马冠生告诉记者,“必须加强指导、加大食物营养知识普及力度、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建立合理膳食模式,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高盐饮食,才能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使公众由吃饱吃好向吃得营养健康转变。”
事实上,我国食物营养面临的新问题相当复杂,互相交织,城乡各地都有营养不足、营养过剩的人群,“营养过剩”人群中有“营养不良”问题,农村地区也有不良饮食习惯。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坐待疾病发生后治疗,而是应提前依靠食物多样化、增加杂粮食品的摄取、加强体育运动等措施进行控制。对生活条件比较优越、饮食习惯西化的城市居民和白领阶层,应该增加杂粮在饮食中的比例。
《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中推荐每人每天食用50g粗粮。现在的大米和小麦粉基本都是经过精细加工的,营养素含量下降,吃得过精导致谷物营养流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李再贵告诉记者,50g粗粮可以理解为50g杂粮。国内外有关的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人群实验都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增加燕麦、荞麦、薏仁米、大麦等杂粮的食用量,可以显著预防高血脂、高血糖等慢病,可降低体重、改善血液流通、促进肠道蠕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
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王东阳告诉记者,在日前发布的《中国营养与健康发展纲要2014—2020)》中,对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产品都作了明确细致的划分和要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他认为,应该在纲要指引下,运用多种形式的营养教育和干预措施,引导居民形成合理食物消费和科学的膳食模式,传承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膳食传统,预防和控制营养性疾病,促进生产、消费、营养、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