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存在利害关系或者准利害关系(即将发生利害关系)的自然人之间(如夫妻、家庭成员、正准备结婚的恋人),个人的某些隐私(如其患有传染性疾病、有第三者、恋爱史等),直接关系到相对人的利益和安全,或相对人有法定的某种权利(如父母需要了解未成年子女有没有染上不良习惯或过早地结交异性朋友享有之亲权而收集子女的私人信息),以及自然人对其本人个人信息的知悉权。这种形态下知情权权利人正当行使权利的行为不可避免的造成隐私权人的轻微损害,为保护社会关系稳定和安全,相对限制自然人的隐私权,以满足直接关系到相对人的利益和安全知情权。但这种限制仅仅是服从社会利益和双方权利主体的利益需要,知情权权利人在其他情形下依然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即适用适当忍受原则。
这类冲突还多发生在权利滥用时。本文提到移动通信公司的两个业务造成冲突的问题便是如此,呼叫方呼叫被叫方的电话,对方就有权知道你是谁,呼叫方要求保护隐私权,无异于光着身子走到大街上,又要求法律保护其隐私权。权利有界线,追求权利的行动“是被限制在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社会普遍利益之中的,是受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的文化发展水平所制约的,即社会承受能力为限度的。”④立法设定了权利的界线,尤如走路是你的权利,睡觉是我的权利,二者并不影响,但是走路走到别人的花园里,睡觉睡到马路就会引起冲突。在法的运行中权利在什么时间、什么范围内、对什么人行使亦有要求。权利人在行使权利前权衡自己的利益、义务相对人的利益和权利义务外第三人的利益,这样就能使权利和谐运行。
通过以上分析,本人认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最终都可以找到一种解决的方案,找到冲突权利间的平衡点。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权利本位的当代中国,应当制定和逐步完善对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立法,在赋予隐私权与知情权主体权利的同时,也规定权利的行使规则和救济保护的方式,使隐私权与知情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得到确立和完善。在当事人的隐私权与知情权发生冲突时,能得到有效的救济与协调。
[3]杨立新.民商法热点新探[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00-132
[4]王利明 主编.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赵英彬,高培勇.解案随笔[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6]理查德·A·波斯纳 著,苏力 译.超越法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7]张文显 主编.法理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第二版.北京: 群众出版社,2004
[9]法苑精萃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法理学精萃·2003卷[M].北京:机械业 出版社,2004
①王利明主编.人格权法新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487
②张文显主编.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8
③张新宝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第二版[M].北京: 群众出版社,2004,100
④张文显主编.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