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代表如果同时是股东的话,必然要对公司出资,这个过程当中,就是将法人代表的个人财产注资转化成公司财产,转化成公司财产后,就严格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由公司行使财产权利,与法人代表无关,法人代表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公司财产,只有当公司解散的时候,清偿了公司的全部债务后仍有剩余财产的情况下,各个股东才可以按实际出资比例或是其他约定分割公司剩余财产。
虽然中国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企业法人财产概念,但我们从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规的相互联系中,还是能够比较清析地确定法人财产权的外延及其内涵的。1994年国务院健颁布的《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中对法人财产权也作了相应规定,国有企业享有法人财产权,依法独立支配国家授了其经营的财产,政府和监督机构不得直接支配企业法人的财产,国家对企业承担的财产责任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企业以其全部的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把握法人财产权概念的准确的含义,对于理论和实践中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企改革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从我们以上的分析可以体会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能过分夸大确立法人财产权制度的作用,要把它放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去准确地把握其意义。法人财产权制度的确立仅仅是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准备了基础性的条件,还需要企业的领导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机制等制度的设置和完善与其相适应。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司法阶段,要确定能保障正确的理论、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
法人财产权所要确定的是企业产权关系,对法人财产权的理解,必然要牵连到对产权概念的界定。产权概念来自英美法系,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人们权对产权的概念却认识不一,在经济学界和法学界中有着较大的差别。中国关于产权概念主要有以下观点:与人身权相对应的财产权说、财产所有权说、物权说、企业法人财产权利说等。产权概念的确定,不能脱离其本来的含义,同时也要考虑中国已有的概念体系。英美法系的产权,既表示财产,也表示财产所有权和相对于债权的财产权,包括知识产权。而且由于英美法系中的财产法与合同法是平行关系,所以,其本意是与债权相对的绝对权对世权,其范围相当于大陆法系的物权和知识产权。而中国传统上所使用的产权概念,一直是在与“人身权”相对的意义上使用的,我们所使用的产权概念要包括英美法系的产权概念。综上所述,从产权概念的本来意思和中国实践中对有关概念的实践情况来说,将产权理解为物权是合理的。
从其含义来看,它与企业的经营权是基本一致的,但财产权的规定明确并且更强调其物权的性质。首先,法人财产权具有绝对性,其权利主体是确定的,而其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人,任何的部门、机关、团体和个人都负有不干涉企业依法行使其支配所拥有的财产的义务;其次,法人财产权具有排他性,同一财产上不允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这样的权利存在;再次,法人财产权具有直接支配性,法人财产权的主体在行使其权利时只以自己的行为为要件,而不须要他人的介入为前提。把企业法人财产权看作是企业经营的观点受到了许多的批评和指责,有人认为经营权是造成国有经济弊端的主要根源,它必然会回到所有权人过多干预企业法人经营权的局面,由此而断定经营权说是日益走向没落的理论。但是这种说法却经营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法律所调整的对象,是以社会关系的性质为主要基础来划分的,那些属于基础性的社会关系直接为社会性质所决定,并在法律上体现为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企业经营权真实地反映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国家和企业的关系,这是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性质所无法回避的问题,除非进行社会性质的变更,它并不因某个阶段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调整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