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名多次与医闹打交道的业内人士向记者披露了我市职业医闹的特点、内部分工、行动方式和收入分配等情况。
据介绍,重庆医闹始于2004年,此后三年进入高潮,2008年至今医闹又发生了显著变化:前几年医闹的主力军是年轻人,2008年至今,职业医闹的主力军则为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前几年医闹出现在各种医院———三甲医院、中型医院、民营医院,2008年特别是2009年打黑除恶以后,医闹更多的发生在中小医院,且主攻民营医院。
职业医闹获取医患纠纷信息有两种方式:
第一,由医院附近的小摊贩提供。为在第一时间获得医患纠纷信息,职业医闹向医院附近的小摊贩广发卡片,上有职业医闹的联系方式。一旦得知医院出现医患纠纷,医院周边的小摊贩就会联系职业医闹,对方赶到现场后,立即与患者家属面谈,主要内容:一是了解医患纠纷的原因,二是商定患者如何给医闹者付酬。双方谈妥后,医闹者会首先付给小摊贩信息费。
第二,医媒变医闹。平时,许多医院都有医疗媒子在活动。没有医患纠纷时,医媒们说服患者到其它医院就医,并从中提成。出现医患纠纷后,医媒们立即转变角色,变成患者家属,并立即通知医闹赶来。
医闹对于自己的报酬非常看重,一般来说获取报酬有两种方式:
第一,按参加医闹的天数和人数付钱。例如,一个医闹团有20人,每人每天30-100元不等,闹一天给一天钱。这种方式多是小型医闹,如伤残、重病等。
第二,承包给付。承包给付就是按医院赔偿比例提成,这是职业医闹最愿意的一种付费方式。如果医闹的报酬是20%,医院赔偿患者10万元,职业医闹便可提成2万元。这种方式往往出现在包括死亡在内的一些大型医患纠纷中。
医患纠纷出现后,职业医闹与患者谈妥后,便开始“工作”了。
一般来说,医闹团由十余人或数十人组成,内部分工严密,医闹时每样活儿都有专人负责、专人组织:有找领导的、有组织人哭喊的、有拉横幅的、有烧纸钱的、有披麻戴孝的、有和医院谈判砍价的、有联系媒体的,甚至还有维持医闹规模和秩序的。在做上述行为时,职业医闹均以患者家属名义出面。但许多时候,除了医闹头目知道患者名字和出事原因外,许多医闹者甚至连患者姓啥名谁都不知道。
据了解,医闹者的收入不菲,少的一月数百到数千元,组织者月收入可上万元,甚至达数十万元。一些医闹团生意红火,有的一个月赶几个场子,实在忙不过来时,还要临时招募新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