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法院不予受理。在《国家赔偿法》实施前,对行政机关终局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包括行政赔偿诉讼,法院均不受理。虽然行政《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不属于法院受案范围的几种情况包括了行政机关终局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但这显然是针对行政终局裁决行为的合法性审查而规定的。然而对行政机关作最终裁决的行为提起的赔偿诉讼已不属于合法性审查的范围,而且,《国家赔偿法》第5条关于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并没有排除行政机关终局裁决行为引起的行政赔偿诉讼。因此,因行政机关终局裁决行为引起的行政赔偿争议,法院应当受理。与《行政诉讼法》相比,《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行政赔偿诉讼的受案范围扩大了,这也符合《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2款关于“除前款规定外,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的规定。
据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规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被作出最终裁决的行政机关确认违法,赔偿请求人以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赔偿而不予赔偿或逾期不予赔偿或者对赔偿数额有异议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当然,只有在行政机关作出的终局裁决的违法性由有权机关依法定程序确认后,赔偿请求人认为赔偿方式或赔偿数额不当,或行政机关不予赔偿时,才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作最终裁决的典型。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3款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提起的诉讼,法院不予受理。其法理上的依据是:公民当然具有成为公务员的权利,但是,担任公务员并不是公民天然的权利。对公务员的任免属于行政机关裁量权的范围,一般并不存在违法或者侵权。
与公务员的任免不同,对公务员的惩戒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因此,《国家赔偿法》第4条第4项规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应当包括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既然违法的行政处分造成的损害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由此引起的争议就应当适用行政赔偿诉讼程序解决。这与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并不矛盾,只是因违法行政处分引起的行政赔偿争议,应当在该行政处分被有权的行政机关确认为违法之后再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