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内经把人的思想心理活动统称为情志或叫做情绪,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内经认为;形生神而寓神,神能驾御形体,形神统一,才能身心健康,尽享天年。反之,百病生于气,即大脑中的粒子流量长时间过量运动,症状如下;
1.喜则气缓——过喜而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甚至会表现出精神无法集中,心神恍惚,喜笑癫狂等症。
2.怒则气上——暴怒激发肝气,使之郁勃上冲,并引起气血奔迫于上,出现眩晕头痛,面赤耳鸣,昏厥等症状。
3.悲则气消——过度悲忧会伤肺气,导致形体憔悴,毛发枯萎,精神不振,生气索然等病态表现
4.恐则气下——过度恐惧而使肾气失固,气泄于下。如果不能自制,则可因人而异出现两便失禁,精滑遗泄等症状。
5.惊则气乱——猝然惊吓而引起的气机逆乱,与胆气不壮相关,严重者可影响肝,肾两脏出现惊厥,失精等症状。
6.思则气结——常由思虑过度而伤及心脾,引起气机郁结。可出现心悸少寐,不欲饮食,脘腹闷胀等心脾两伤的表现。
我们人体五大藏象系统电动势所产生的电动场与自然环境中的电动场又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情志与自然环境会因四季不同,情志和心理亦不同。尤其是异常剧烈的气候变化,更容易对人的情绪发生明显的影响。如阴雨连绵之时,人会感到忧郁,闷闷不乐,风和日丽或春光明媚之时,人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容易充满生机。因此内因性抑郁型精神病,以秋天多见,躁狂型则以春天多见。所以中医学内经认为;春在志为怒,夏在志为喜,长夏在志为思,秋在志为忧,冬在志为恐,这些情志上的变化,我们都可以用中医学内经调神的方法加以调节,即调节自然与人体内外电场的作用变化,通过运动,气功,推拿,针炙,通过静养,学习等调整思想与藏象系统之间的电场,电动势也就是中医内经调节阴阳,调节内脏功能,进而达到调节情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