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为脏腑功能失调以致水液停积所化生的质地清稀的病理产物。饮证则泛指各种水饮所引起的病证。由于饮与疾、水有许多相似之处,并在病变中有密切联系,故饮证亦常称为“痰饮”或“水饮”。多由脾阳素虚,复加外感寒湿,饮食劳倦所伤,以致运化失职,水液停积而成。根据饮邪停积部位不同,临床又可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四类病证。但其总的发病机理均为阳虚阴盛,运化失常,水液停积所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痰饮 狭义的痰饮为四饮之一,是指饮邪停留于肠胃的病证。常由感受寒湿,饮食所伤,或久病脾阳不振,水液停聚于胃肠所致。主要临床表现:胸胁支满,胃院有振水音,呕吐痰涎清稀,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苔白滑,脉弦滑。
病机分析:中阳不振,水饮内停,支撑胸胁而支满;留于胃院,故有振水音;水饮上逆,则呕吐清水痰涎;水停中焦,故口不渴或渴不欲饮水;水阻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水饮上凌心肺测心悸气短。苔白滑,脉弦滑,皆为水饮内停之象。
悬饮 是指水饮留于胸胁所产生的证候,因其上不在胸中,下不及腹中,故名悬饮。多由外感寒湿,水停胸胁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痛,咳唾更甚,转侧、呼吸均牵引作痛,胁间胀满,气短息促,脉沉而弦。
病机分析:胸胁为气机升降之道,水留胁间,络道被阻,气机升降不利,故胸胁胀痛;水邪上迫于肺,影响肺主气之功能,故胁间胀满,气短息促;水饮内结,则脉沉弦。
多由脾虚不运,风寒来表,不得汗泄,水湿内聚,泛溢于四肢肌肤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肢体疼痛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发热恶寒无汗,咳喘痰多白沫,舌苔白滑,脉弦紧。
病机分析:肺脾之气输布失职冰饮流溢于四肢肌肉,故肢体沉重疼痛,甚则浮肿;感受外邪,风寒束表,卫气闭塞,则发热恶寒无汗;水饮迫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喘痰多白沫,舌苔白滑,脉弦紧,是表里皆寒之象。
支饮 指水饮停留于胸隔所表现的病证。常由外感风寒或久病脾肾阳虚,伏饮上迫于肺,肺失宣降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咳喘上逆,胸满短气,倚息不能平卧,浮肿多见于面部,痰沫多而色白,舌苔白腻,脉弦紧。
病机分析:水饮上逆,肺气不降,故咳喘上逆不能平卧,水液不能下输而泛滥,故多肿在面部;水饮内扰阴寒盛则见痰沫多而色白。舌苔白腻,脉弦紧,均为内有水饮之象。由于内有伏饮,易感外寒,故支饮证常反复发作,历年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