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征是指在月经前周期性发生的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涉及躯体精神及行为的证候群。月经来潮后可自然消失。伴有严重情绪不稳定的经前期综合征称为经前焦虑障碍。多见于25~40岁妇女。中医的相关论述散见于郁证、躁证、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浮肿等病。
1.肝气郁滞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血失于调和,导致情志活动异常,表现为情志不舒、郁郁寡欢等;经期气血下注于胞宫,气机郁结,瘀阻经脉,所过之处经气不通,发为头身疼痛;肝气横逆犯脾,则腹痛腹泻。
2.肝火上炎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热邪内犯加之经前气血日盛,脉道壅阻致肝火上炎,肝经所过之处巅顶、目、耳、胁实火炽盛而作痛。热伤脉络,则可见经行吐衄。
3.心脾两虚忧思劳倦伤脾,脾虚化源不足,则精亏血少,心失所养,神不守舍。经期血下行,心血愈虚,神气外越,则神志恍惚,语言错乱,或悲伤欲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素体虚弱,数伤于血,或久病大病失血未复,致气血两虚。经行时,血下注胞宫,气随血下,经脉气血愈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不荣则痛。
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无定论,可能是激素分泌、中枢神经递质和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综合作用所致,也与维生素B↓6缺乏有关,并有社会心理因素。
经前期综合征的具体症状:①躯体症状如头痛、乳房胀痛、腹部胀满、四肢浮肿、体重增加等。②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易怒、情绪波动、疲劳以及饮食、睡眠、性欲改变等。③行为改变如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意外事故倾向等。
经前期综合征的生消进程:典型症状出现在经前一周左右,少数在经前2周,逐渐加重,至经前2~3天最重,月经来潮后迅速减轻直至消失。有些患者症状消退的时间较长,延至月经开始后3~4天才完全消失。
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要点:以连续3次月经前出现的以精神焦虑、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症状,并在月经来潮后诸症缓解为诊断要点。
1.肝气郁滞证经前烦躁易怒,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烦闷欲哭,注意力难以集中,乳房胀痛,暖气吞酸,舌淡苔薄白,脉弦。
2.肝火上炎证经前烦躁易怒,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耳鸣,口苦口干,失眠或恶梦纷纭,乳房、胁肋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3.心脾两虚证经前烦躁易怒,忧郁哭泣,乳房胀痛,心悸,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舌质淡嫩,脉细弱。
治则:除胀止痛,宁心除烦。肝气郁滞证者,治以舒肝解郁;肝火上炎证者,治以清肝泻火;心脾两虚证者,治以补益心脾。
部位及取穴:头顶部、前额部、耳部、腹部、背部膀胱经;太阳、风池、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肾俞、命门。
手法:推法、分推法、抹法、按揉法、拿法、摩法、揉法、一指禅推法、擦法、扫散法、拨法、振法。
1)头面部:用拇指推法从印堂推至神庭约20次;用拇指分推法分额阴阳约20次;用拇指抹法运眼眶约20次;用拇指按揉法按揉太阳约20次;用双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夹住耳轮自下而上捋运耳轮约20次;用五指拿法自前额发际依次向后拿头五经至风池5~10遍。
2)腹部:用分推法分推腹阴阳10~20次;用掌摩法顺时针摩腹5分钟;用掌揉法顺时针揉小腹部约5分钟;用一指禅推法推中脘、天枢、气海、关元3~5分钟,用一指禅推法推天枢及痛点1~2分钟。
3)背腰部:用掌推法自上而下推背部两侧膀胱经3~5遍;用滚法施于背腰骶部两侧约5分钟;用拇指按揉法按揉肾俞、命门,每穴约2分钟,以酸胀为度。
1)肝气郁滞证
②用拇指按揉内关、章门、期门、阳陵泉、太冲,每穴约1分钟,以酸胀为度。
④用掌平推法由腋后向前平推两胁肋,自上而下慢慢移动,反复3~5遍。
2)肝火上炎证
①用拇指推法自印堂推至两太阳,然后沿少阳胆经直推至风池,3~5遍。
②用拇指推法推桥弓10~15次,先推一侧,再推另一侧。
③用掌平推法由腋后向前平推两胁肋,自上而下慢慢移动,反复3~5遍。
3)心脾两虚证
①用拇指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每穴约2分钟,以酸胀为度。
③用拇指拨法拨心俞、脾俞、胃俞,每穴约2分钟,以酸胀为度。
④用掌擦法擦背部左侧膀胱经第一侧线膈俞至三焦俞,以透热为度。
1.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