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凡在经期或经前经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痛经程度依赖主观感觉,无客观标准,因此发生率不一。痛经对女性正常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且止痛药效果不佳。现代医学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多见于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青年女性;后者常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病有关。
1.气滞血瘀素多抑郁,复伤情志,肝郁气滞,血行不畅,瘀阻胞富,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壅滞更甚,发为痛经。
2.寒湿凝滞经前或经期感寒饮冷、冒雨涉水,或久居湿地,寒湿之邪客于冲任、胞宫,经血凝滞不畅,发为痛经。
3.湿热瘀阻经期、产后感受湿热之邪,或素体湿热内蕴,流注冲任,蕴积胞中,阻碍经血运行,发为痛经。
4.气血虚弱脾胃素虚,生化无源,或大病、久病、大失血后气血俱虚,行经后血海气血愈虚,不能濡养冲任胞宫,发为痛经。
5.肝肾亏损先天不足,或多产房劳,损及肝肾,行经之后血海空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发为痛经。
1.气滞血瘀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腹痛拒按,经血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黯有
块,块下痛减,常兼见经前胸胁、乳房胀痛,情志不畅,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2.寒湿凝滞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甚或痛连腰骶,腹痛拒按,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而有瘀块,常伴手足厥冷,舌苔白或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脉沉紧。
3.湿热瘀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腹痛拒按,痛或连腰骶,有灼热感,经血量多,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素常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舌质红,苔黄或腻,脉弦数或滑数。
4.气血虚弱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腹痛喜按,按之痛减,小腹及阴部常有空坠感,经血量少、色淡、质清稀,平素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5.肝肾亏损证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经血量少,色黯淡,质稀薄,常兼头晕耳鸣,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脉沉或细。
治则:通调气血。气滞血瘀证者,治以理气行滞,化瘀止痛;寒湿凝滞证者,治以散寒除湿,温经止痛;湿热瘀阻证者,治以清热除湿,祛瘀止痛;气血虚弱证者,治以益气补血,调经止痛;肝肾亏损证者,治以补养肝肾,调经止痛。部位及取穴:腹部、腰骶部、胁肋部、督脉、左侧背部、背部腔胱经第一侧线;气海、关元、肾俞、八髎、肝俞、膈俞、血海、三阴交、太冲、命门、中极、膀胱俞、委中、阴陵泉、蠡沟、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涌泉、太溪。
手法:摩法、揉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擦法、分推法、推法。
操作:
(1)基本操作:用掌摩法顺时针方向摩小腹,时间约5分钟;用掌揉法顺时针方向揉小腹,时间约5分钟;用一指禅推法推气海、关元,每穴约2分钟;用滚法施于腰骶部约5分钟;用拇指按揉肾俞、八髎,每穴约2分钟;用擦法擦八髎穴,以透热为度。
1)气滞血瘀证
②用掌平推法由腋后向前平推两胁肋,自上而下慢慢移动,反复5~8遍。
③用拇指按揉肝俞、膈俞、血海、三阴交、太冲,每穴约1分钟。
4)气血虚弱证
②用一指禅推法推中脘、天枢、足三里,每穴约2分钟。
5)肝肾亏损证
②用掌擦法直擦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横擦腰骶部、直擦涌泉,以透热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