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在早期乳腺癌(EBC)辅助或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正越来越广泛,故复发患者多已对上述两类药物耐药。目前此类患者的治疗选择有限,临床上迫切需要更强效的治疗药物。
近年来进入临床的埃博霉素类抗肿瘤药伊沙匹隆为蒽环/紫杉类耐药的MBC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该药的作用机制与紫杉类相似,可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并抑制其解聚,使肿瘤细胞阻滞于G2/M期继而发生凋亡。伊沙匹隆的分子结构和微管蛋白结合位点与紫杉类完全不同,该药治疗βⅢ微管蛋白过表达的紫杉类耐药性乳腺癌仍有效,并且不易被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BCTransporter)转运出肿瘤细胞外。因此,伊沙匹隆对多种机制的蒽环/紫杉类耐药易感性均较低,对于经蒽环类和紫杉类治疗后复发的MBC仍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Ⅲ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CA163046和CA163048显示,已发生蒽环/紫杉类耐药或复治的MBC患者使用伊沙匹隆+卡培他滨治疗,PFS和ORR均可较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显著改善,证实了伊沙匹隆可改善蒽环/紫杉类耐药或复治MBC的疗效。基于上述研究数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于2007年批准伊沙匹隆联合卡培他滨用于蒽环/紫杉类耐药MBC的治疗。
以蒽环/紫杉类进行辅助或新辅助化疗后在12个月内复发的患者一线治疗选择有限,且大多对蒽环和紫杉类药物耐药,因此这部分患者对于新的治疗选择有迫切的需求。在2008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SABCS)上报告的一篇集合分析汇总了CA163046和CA163048研究的数据后显示,伊沙匹隆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蒽环/紫杉类辅助或新辅助化疗后快速复发(≤1年)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卡培他滨单药,为此类耐药患者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与同为微管稳定剂的紫杉类相似,伊沙匹隆同样有外周神经病变的不良反应。2008年SABCS上,一项回顾性分析汇总了三项使用伊沙匹隆治疗MBC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伊沙匹隆单药和联合方案发生3~4度外周神经病变的比例分别为14%和20%左右,且主要为感觉神经病变,多为累计性,其恢复率(恢复到基线和1度病变)为76%~89%,中位恢复时间为5~6周,提示伊沙匹隆中重度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低,持续时间短,并大多能得到缓解或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