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疾病防治的目的在于改善高凝状态、再疏通或重建血流通路,以防止组织缺血、坏死。一般认为40岁以上,近期手术时间超过半小时,或既往有心肌梗塞、脑梗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严重静脉曲张等均有较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这些患者手术后及长期卧床期间应采取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包括使用口服抗凝剂、小剂量肝素及抗血小板剂等。
抗血栓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抗凝及溶栓疗法。医学|教育网整理抗血小板剂及抗凝剂主要用作预防血栓形成。
1.肝素:肝素是ATⅢ的辅因子,在血浆中肝素与AT~Ⅲ的6氨基酸残基结合成复合物对凝血酶和因子Xa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血栓病的肝素治疗常规剂量为24小时20000~40000U持续静脉滴注。也有首次静脉推注5000U,以后每小时给1000U者,可使肝素在短时间内达有效治疗浓度。小剂量也可作为预防血栓形成,常用5000U每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可不必做实验监测。
2.口服抗凝剂:主要是香豆素类衍生物包括双香豆素、醋酸香豆素、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warfarin),其主要作用是在肝脏微粒体内阻断维生素K环氧化物的还原作用,导致维生素K缺乏状态、抑制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生物合成。其中以华法林应用最广,因华法林口服后约3~9小时血浓度最高,故首次剂量为10~15mg以后每日5~10mg使PT延长为对照的1.5~2倍。至少维持用药1周,一般维持量为每日2~7.5mg.
3.抗血小板疗法: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有:①阿司匹林,使花生四烯酸不能转化为内过氧化物,小剂量可抑制TXA2形成,大剂量可同时抑制内皮细胞合成PGI2,每日用量0.25~0.5g,可抑制TXA2而不影响PGI2的生成;②双嘧达莫:抑制血小板磷酸二酯酶,使cAMP增多,每日0.1~0.2g.如与阿司匹林合用可提高疗效。③噻氯匹定(ticlopidine)通过抑制血小板膜上纤维蛋白原受体,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每日口服250mg.④苯磺唑酮及苯磺保泰松,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抑制血小板功能;⑤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防止血考试大网站收集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并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所以对血小板功能有一定影响。
4.溶栓疗法:主要是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后者溶解血栓中已形成的纤维蛋白,较抗凝疗法更为直接而有效。最好在血栓形成后1~2天内使用,急性病例可用1~3天,多至1周,临床使用较多的溶栓药有以下三种:
1)尿激酶是肾和上皮细胞生成并由尿中提取,不具抗原性,与血栓中纤溶酶原有较大的亲和力,可直接裂解纤溶酶原的精氨酸560一缬氨酸561之间的肽链,使其转变为纤溶酶直接溶解纤维蛋白作用,尿激酶是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
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现已有重组的tPA(rtPA)供临床应用。
3)链激酶为非生理性物质,具抗原性,且用量大、副作用大、目前应用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