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以上典型案例,记者采访了哈市部分法院及公安机关。据了解,合同诈骗犯中,70%以上为高学历,作案目标多集中在建筑材料、房屋租赁合同和贷款购车等合同上,专拣贵的骗。是急于成功的欲望使他们将目光盯上了不法途径,将自己的学识用在了躲避法律和与司法人员斗智斗勇上,给无辜的受害人造成巨大的损失。
捅破了这层“骗术”的窗户纸,其实骗子的手法也未必多高明。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纸合同成为掩盖骗子长期诈骗的“屏保”呢?法官告诉记者,首先,许多受害者法制观念淡薄,在经济活动中受骗后,不是积极寻求法律的帮助,而是自认倒霉,使得犯罪分子得以肆无忌惮、有恃无恐地多次行骗并屡屡得手,客观上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其次,市场中许多中小企业都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这给骗子创造了可乘之机,使得犯罪分子得以利用企业的漏洞,打着企业的旗号签订合同以诈骗他人财物。此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企业迫于生存压力而疏于防范,急于做成业务,对于可能发生的合同诈骗犯罪存在侥幸心理,然而越是这样的企业越容易成为合同诈骗犯罪的被害者。警方支招防合同诈骗第一,生意人应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能因为竞争激烈就轻易与不了解的人订立合同,要审查签订合同的主体是否合法,签约人员是否合格。对那些“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的好事不要轻易相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并在经济活动中切实执行,以堵塞漏洞。
第二,在购销中要认真调查研究,搞清对方的资源、资金及信誉情况,重大的经营活动应集体讨论,对对方给的特殊“优惠”的业务必须慎之又慎,因为诈骗分子往往利用签订合同弄虚作假,既便于将财物骗到手,还可混淆问题的性质,若被发现就以合同纠纷来逃避罪责。因此订合同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有条件的应请律师参加或进行合同鉴证;付款时要严格资金管理制度,不要盲目兑付。大量的资金流动要请银行帮助把关,千万不要违背财务制度,轻易将资金付给对方。发货、提货时要注意把好仓库发、提货这一环节,可以防止或减少受骗案件的发生。
第三,合同诈骗往往还与伪造证件等犯罪联系紧密,骗子为了逃避责任,往往伪造虚构单位或实际存在单位的营业执照、公章,或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使用伪造的身份证、收入证明、财产证明、车辆登记证、房产证明等,所以在签订合同前最好到工商、税务或当地公安机关调查核实,确保法人、经办人资格的有效,合同才有保障。如果预见被骗,要及时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争取尽快抓获犯罪分子,将损失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