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当作实体研究的时候,不同的经济实体之间发展水平的不同,往往表现为技术发展阶段的不同。在所有的发展要素中,有些是软性约束的,例如管理文化、行政体制等。软性约束要素是可以较快改善的。而有些要素却是硬性约束的,例如技术要素。
技术要素的内涵较为宽泛,我们在这里只从技术的实现体制上考虑这个问题。横断面地看待发达国家的技术发展状态时,可以发现其技术的先进性不仅仅地表现为产品的质量和设计形式上,同时更多地表现为品种多样性和以产品功用为基础的链接上。从经济角度关心技术要素的进步状态,不是指科技文章的数量,主要关心的是产品链接关系所代表的技术进步。
例如:一个军用的高级精细化工产品,需要若干个化学配合单体作为组份。当你寻找这些组份的时候就会发现:越是新的、高指标的品种,越不容易找到,甚至国内就没有生产的。好容易从文献上找到一家研制单位,他会告诉你“我们只是研究过,在试验室做过几百克小样”,面对几百公斤订货表示无能为力。最后只好进口国外产品。这个时候的问题是为什么国外有这样的产品而我们没有呢?答案是技术实体化的程度有所差异。
由于这些国家先于我们发展了一步,技术发展的阶段较高,我们认为是新的产品,他们已经常态生产了。这种技术实体化的先进性,在宏观上就表现为产品链接群的广泛性。而要建设这样具有先进性的产品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可以人为模制和翻版的,这是由需求引导的技术自发增长过程完成的。完成这种产品链接群需要相当长时间和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投入,这就是技术要素对发展过程的硬性制约。
西方国家热衷于全球化的真实含义是——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存在着上述硬性制约,在统一的国际市场上就表现为大部分产品的竞争力差。而技术发展优势是不能简单模仿的,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技术发展阶段具有不可超越性。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链接成本较高,在同一个市场上与发达国家竞争往往处于劣势。全球化就成为一种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谋略——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产品竞争能力较弱的机会,以自身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侵占别国市场,掠夺资源,获取超额利润。例如国内不能生产高模碳纤维的时候,日本卖给我国的碳纤维是3000元人民币一公斤。而听说我国有了成形产品之后,价格立即降到了 400元一公斤,这个差值就是超额利润。
在这样的情形下,没有警惕性,过分地强调通过技术竞争促进技术发展也是有问题的。因为我国与国外技术力量相近的行业,参与国际竞争会增加学习借鉴的机会,使得技术增长速度加快;但是技术相差太远的行业,也非要参与国际竞争,从技术角度看,就相当于非要赶着绵羊和老虎角力一样。这样的行业通过技术交流等形式的学习是更有效益的方法。
在受到了民营企业不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又加上国外先进技术产品的竞争,许多小型国企衰了。这些企业的失败,实际上就是在自由主义经济学诱导下,落入了发达国家技术圈套的结果。但是我国某些跨过了这个技术陷阱的行业——例如家电、建筑、电讯等企业——却表现出了战胜一切私有制企业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