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板挂牌的企业通常都会冠以“高增长”的概念,投资者也往往会误导出一定公式: 高增长等于高收益。
可以预见,这类新上市的公司在上市首日会以极高的溢价报收。PE值或将高达50~150倍以上。追捧的投资者愿意为“高增长”付出“高溢价”。
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陷阱!即使是高增长的公司也只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才可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当PE值高于50倍时要十分小心,因为高PE意味着现价很可能透支了未来1~2年的增长。对于一般散户来说,预测未来盈利的增长无异于盲人摸象。
为“高增长”付出“高溢价”往往不值。如纳斯达克的高增长明星谷歌(Google),市场曾一度给予其80倍的市盈率,股价在2007年底一度达到700美元。这个溢价透支了公司未来3~5年的盈利增长,并非物有所值。如果投资者在谷歌上市首日按当日收市价格每股108美元买入并持有到今天,5年的复式收益率(增长率)约38%。这是一个现实可期待的增长率。所以即使“伟大”的公司,其业绩也不可能长期“伟大增长”,以适当的价格买入伟大公司才是理性投资之道。
在许多国家,创业板或称“高科技板”或“高增长板”,无形中被灌输了“高科技等于高增长”这类似是而非的概念。高科技公司有可能高增长,但不是必然高增长。一个公司处于高科技的行业,或具有自己的“高科技”,只是一个公司业务高增长的一个有利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很多时候高科技不一定必然导致高增长,特别是营业收入、现金流和利润的高增长,但通常会导致“投入的高增长”。
高科技公司在财务上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高投入。这类高投入,有可能高产出,但也可能零产出。高科技公司还有一个特点:死亡率极高,而且死起来极快。在创业板上的高科技公司大多像流星,能成为恒星的只是极少数。纳斯达克的成功标志是,有全球最亮的几颗恒星挂在他们的天空。
与主板刚推出时相比,微观上一个重大的变化是,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将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市场参与主角的变化意义重大。
民营企业的大股东(或称第二代民营企业家)与第一代民营企业的大股东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第一代的大股东通常是一个人或一个家族,但现在的民营大股东大都采取团队创业的方式,即使是一些家族为主的企业,如华谊兄弟(300027,股吧),其家族的色彩也淡化。这一代的大股东更具企业家特质,或更像商人。而上一代的企业家,往往具有政治人的特征。
在财务投资者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业投资者,其中最主要的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另一类是闲散的业余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代表了市场中的“聪明钱”,是资本市场中最积极的力量。这类“聪明钱”数量虽然不大,但他们对资本市场的驱动力和能量远远超过其数量。
这些“聪明钱”完全是市场导向,更容易识别真正的企业家,当“聪明钱”与“企业家”结合的时候,将创造巨大的生产力,并可能创造伟大的企业。现在在中国市场上最具活力的企业即是这类“聪明钱+企业家”的梦幻组合,当这个“梦幻组合”能在资本市场上“标价”和“套现”时,企业家精神和聪明钱都得到合理的回报。这将激励更多的创业者步入企业家的行列,同时让资金变得更聪明。
创业板的发展需要时间,难以一蹴而就。投资者需要更大的耐心。创业板的开张,就像一场壮观的烟花秀,观看烟花最好的方式则是保持一定距离,远观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