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两公司共同投资成立C有限公司,其中A公司以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出资,但未办理过户手续。现B公司以A公司未履行出资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否认A公司的股东资格,并赔偿经济损失221万余元(以A公司应出资额为基数计算的利息损失)。A公司抗辩称,从C公司设立之日起,该宗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就已经交付给C公司正常使用,对C公司之经营未造成任何损失,故反对否认股东资格并赔偿损失。
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在于:股东出资不到位(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其出资义务)时,该如何承担法律责任?笔者试分析如下:
能否以出资未到位为由主张股东资格否认,我国立法并无明文规定,司法实践和学术界均未一致结论。肯定说最主要的理由就在于:出资是取得股东资格的对价,出资是股东最主要的义务,没有出资或出资有重大瑕疵,当然就不能称其为股东。
乍听起来,肯定说的理由似乎非常充足。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却得不到很好的解释。首先,越来越多的司法实践都主张“当公司有股东出资不实的情况时,可要求该股东在出资范围内向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既然出资未到位而应被否认其股东资格,他缘何又要向公司的债权人担责呢?其次,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在只有两个股东的情况下,股东之一因为出资未到位而被否认股东资格,此时的有限责任公司还能合法存续吗?公司成立后、股东资格被正式否认前公司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否受此影响?股东资格被正式否认前股东权已行使和享有的,效力如何?再次,在出资义务履行不完全的情况下(如财产实际交付却未予过户),否认出资义务履行不完全者的股东资格,其实就否认了他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此时公司对该实际交付财产的使用是否构成侵权?最后,在现实经济生活当中,名义出资的做法普遍存在。所谓名义出资,为逃避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最低人数的限制而采取的变通做法,名义出资人只有出资之名而无出资之时。若出资不到位就被否认股东资格,而名义出资人却保留股东资格,实属不公。
可见,因出资不到位而否认股东资格将对许多既成法律关系带来冲击,所以,从尊重现实生活、稳定经济秩序、保护善意交易的角度出发,还是持否定说更符合经济原则。至于对出资不到位者的过错,完全可以要求其承担其他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方式来予以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