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治理实践中董事会的业绩评价问题,美国学者曾经用9个项目来评价,随着公司治理实践的发展,这一评价方案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国内关于这方面的专题研讨十分有限。例如,国资委将计划逐步把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等绩效管理方法引入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积极研究把上市公司市值纳入考核的方法,不断增强企业负责人的股东回报意识和资本成本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因此,和考核公司职能部门具体岗位的办法一样,对董事会的考核指标的设置上应关注两方面的内容:关键业绩指标和关键特质指标。
所谓关键业绩指标是指围绕组织的战略目标,以及体现或促进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因素所对应重要指标组成的业绩评价系统。
如:财务方面的指标如收益增加值(EVA),现金净流量,董事、管理层与员工的报酬增长率,贡献(纳税额与社会公益性捐赠)等。
又如:内部经营过程指标如参与公司发展战略、重大投资决策及经营计划的制定与审批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监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风险政策的会议次数,对CEO及其高级管理团队的经营业绩与合法性的评估状况,制定CEO及高级管理层的薪酬安排与继任计划状况,董事业绩的自我评论与相互评价状况,定期审核与评估重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成本和进度状况,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措施等。
所谓关键特质指标(KTI),主要是指人的行为特征指标,是围绕具体的工作内容建立一套胜任力指标模型,该指标主要由关键行为指标(KBI,Key Behavior Index)和关键心理指标(KMI,Key Mind Index)组成。
关键行为指标(KBI)是考察各部门及各级员工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和一定职责范围内关键工作行为履行状况的量化指标,是对各部门和各级员工工作行为管理的集中体现,如与外部门异常冲突次数、损害部门声誉的客户投诉次数、会议决议未按时跟进次数等。
关键心理指标(KMI)是考察各部门及各级员工在一定职责范围内关键心理状况的量化指标,是对胜任某一工作的心理状况的集中反映,如谨慎、心细、大胆、果敢、狂躁等。目前关键心理指标只用在投资分析等极少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