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底,中关村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万多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相当于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17%,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上缴税费突破500亿元。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弘告诉CBN,该中心针对中关村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情况作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中关村科技企业大多处于成长阶段,属于中小型企业,相对于大企业,在中小企业融资尤其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等传统方式进行中小企业融资时处于不利地位。
赵弘总结三大原因:商业银行是企业外源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依然较大;国内股市发展尚不成熟,难以在中关村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中发挥出应有作用;风险投资机构在中关村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有限。
如果以2003年“瞪羚计划”为标志,近年来中关村的探索大多集中在这三方面。“瞪羚计划”由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联合相关部门,力图为中关村企业构建高效、低成本的担保贷款通道;对园区内企业进行评估认证,提供高效简化的担保,并根据企业信用提供贴息。目前,中关村已有数千家“瞪羚企业”。
中关村还推出政府引导基金、新三板、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多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及众多配套政策,基本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投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框架。
这套体系被官方归纳为“一个基础,十条渠道”。“一个基础”是指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信用促中小企业融资,以中小企业融资促发展。“十条渠道”包括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并购重组、技术产权交易、担保贷款、信用贷款、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信用保险和贸易中小企业融资。
中关村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被概括出八大特点:以企业信用建设为基础;遵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提供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解决方案;聚焦企业首次中小企业融资环节;重点满足优质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风险控制与制度创新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政府部门、企业、协会和金融机构多方合作。
“现在整个政策环境已经比以前好很多,我问过北京以外的很多企业,它们贷款比我们更难。”凯英信业董事张旭说。
截至去年底,中关村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万多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相当于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17%,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上缴税费突破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