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上的“商户联保小额贷款”就是一种金融创新:无需抵押,符合在北京居住满一年、合法的工商执照、正常经营三个月的商户就可以组成联保小组向银行申请10万元的贷款。仅一个月就有60家商户签约申请贷款,银行则考虑在企业信誉积累后提高贷款上限。
江浙地区小银行客户经理查看企业电表水表判断是否给企业贷款的做法又有谁能说不是一种创新呢?据中央电视台2套“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系列报道,小银行龙泰银行就把房贷条件总结为三表、三品。(三表即电表、水表、海关报表;三品即人品、产品和抵押品。)正是一些银行特别是一些小银行在贷款条件的审查上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经验并研究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才使得本地区的中小企业获得了“解渴”资金的同时,也让自己的业务得到了良性的发展。
不可否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仅靠这些小银行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大型商业银行的参与必不可少。在今年两会上,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曾经提醒过那些大型商业银行,要注重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他认为,随着大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直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实际上会给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形成很大压力,如果不从现在开始研究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未来的信贷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不利的地位。据了解,在人民银行的建议下,一些大型的金融机构内部也都在创设中小企业部,致力于研究一些符合中小企业特性的新的金融工具,有的已经搞了多年。
有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创新是否仅仅局限于金融机构的创新呢?其实不然,就中小企业而言也存在着很多创新的空间,如增加民间借贷的比重。为了解决企业临时的资金周转问题,在政府的支持下诸暨企业家协会2006年成立的5000万元的“应急互助基金”无疑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抱团过冬”也成了他们的一句口头禅。
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世界性的话题,要想在短期内一蹴而就显然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如何针对各地区企业的特点走出一条解决本地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创新之路是政府、银行、企业乃至金融中介机构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