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3全职母亲因为孩子无人照料而被迫中断就业。母婴服务、托幼服务、小学生接送等社会化服务,应该跟全面二孩政策配套,给二孩父母有力的支持。
调查显示,有近1/3全职母亲因为孩子无人照料而被迫中断就业。超过3/4的全职母亲表示,如果有人帮助带孩子,将会重新就业。生一个孩子,起码有3年因照顾孩子无法安心工作,如果生二孩,那又是3年,会给女性就业、升职带来影响。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真真说,近年来中国从事非农劳动的妇女因生育中断就业的比例持续上升,有的调查发现该比例已达到35%。如果妇女生育期的就业不能得到保障,在生育政策放宽之后,很可能会损失更多妇女劳动力,尤其是城镇中的高质量劳动力。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邓丽建议,要实现全面二孩政策的预期目标,仅仅调整生育政策远远不够,还需要完善相关公共服务政策,特别是建立灵活普惠的托育公共服务体制,解决家庭和妇女的后顾之忧。
南开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母婴服务、托幼服务、小学生接送等社会化服务,应该跟全面二孩政策配套,给二孩父母有力的支持。母婴硬件方面,民航、铁路等公共场所提供育婴室,单位、企业也可以提供一间房子,只需要简单的设备,如冰箱、沙发、桌子、一些玩具等,让职业女性进行母乳喂养,两头兼顾。小学阶段的儿童两三点就放学,父母要五六点才下班,如果社区提供接送、托管服务,能大大减轻父母的负担。
“家庭发展服务领域是中国长期以来的社会服务短板。少子化、空巢化、老龄化的家庭日益普遍,子女大多力不从心。如果年轻夫妇再养育第二个孩子,自身的生活负担更沉重,家庭发展受到很大阻碍和挑战,迫切需要获得社会支持服务,包括各种公共的和市场的社会资源供给与配置,政府绝不能缺位。”杨成钢说。
郑真真建议,大多数发达国家都以不同形式存在针对夫妇生育的津贴和带薪休假制度。尤其是不少发达国家在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甚至在超低水平后,纷纷指定不同部门或设立专门机构应对低生育陷阱的风险,出台各种形式的生育补贴政策,但由于应对过迟、缺乏针对性、政策落实不力或政策执行存在较大差别,往往收效甚微。中国的人口发展轨迹与韩国、日本相似,只不过滞后10—20年,我们应当研究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杨成钢建议,我国人口工作应该向家庭发展转型,涉及人口工作的部门要齐心协力,转换思路,为家庭发展提供社会支持服务,为二孩父母提供配套公共服务,最大限度降低生育成本。计生行政工作体系可以化身为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宏观上与社会发展对接,微观上与家庭发展对接,为每位育龄妇女提供制度、权利保障,让每个家庭发展得到有力的社会支撑。
(原标题:二孩政策一年:教育、医疗等社会化服务支持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