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使者赵珙,1221年出使大蒙古国,在燕京(原为金中都,1215年被蒙古军队攻取,1217年木华黎改名燕京,今北京市)见到主持进攻金朝的太师国王木华黎,回来后著有《蒙鞑备录》,书中的评价是:“今成吉思皇帝者,……。其人英勇果决,有度量,能容众,敬天地,重信义。”
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史学家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的评价是:“倘若那善于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亚历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时代,他会在使计用策方面当成吉思汗的学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种种妙策中,他会发现,最好莫如盲目地跟成吉思汗走。”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评价是:“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云。”
明朝官修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给北元阿札失里大王的信中,对成吉思汗、元太宗窝阔台、元定宗贵由、元宪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这五位在一统天下中均作出重要贡献的帝王的综合评价如下:“覆载之间,生民之众,天必择君以主之,天之道福善祸淫,始古至今,无有僣差。人君能上奉天道,勤政不贰,则福祚无期,若怠政殃民,天必改择焉。昔者,二百年前,华夷异统,势分南北,奈何宋君失政,金主不仁,天择元君起于草野,戡定朔方,抚有中夏,混一南北,逮其后嗣不君,于是天更元运,以付于朕。”
明朝官修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给哈密国兀纳失里大王的信中,对成吉思汗和元世祖忽必烈的评价如下:“昔中国大宋皇帝主天下三百一十余年,后其子孙不能敬天爱民,故天生元朝太祖皇帝,起于漠北,凡达达、回回、诸番君长尽平定之,太祖之孙以仁德著称,为世祖皇帝,混一天下,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百年之间,其恩德孰不思慕,号令孰不畏惧,是时四方无虞,民康物阜。”
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的评价是:“册曰:天造鸿图,艰难开创;浑河启源,角端呈像;芟夏蹙金,电扫莫抗;栉沭廿年,驱指四将;止杀一言,皇猷弥广。”
清朝史学家毕沅《续资治通鉴》的评价是:“太祖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
清朝史学家魏源《元史新编》的评价是:“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夏克金,有中原三分之二。使舍其攻西域之力,以从事汴京,则不俟太宗而大业定矣。然兵行西海、北海万里之外,昆仑、月竁重译不至之区,皆马足之所躏,如出入户闼焉。天地解而雷雨作,鹍鹏运而溟海立,固鸿荒未辟之乾坤矣。”
清朝史学家曾廉《元书》的评价是:“论曰:太祖崛起三河之源,奄有汉代匈奴故地,而兼西域城郭诸国,朔方之雄盛未有及之者也。遗谋灭金,竟如其策,金亡而宋亦下矣,此非其略有大过人者乎?又明于求才,近则辽金,远则西域,仇敌之裔,俘囚之虏,皆收为爪牙腹心,厥功烂焉,何其宏也,立贤无方,太祖有之矣。羽翼盛,斯其负风也大,子孙蒙业,遂一宇宙,不亦宜乎。”
民国史学家屠寄《蒙兀儿史记》的评价是:“论曰:旧史称成吉思汗深沉有大度,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信然。独惜军锋所至,屠刿生民如鹿豕,何其暴也。及至五星聚见东南,末命谆谆,始戒杀掠,岂所谓人之将死,其言善欤!蒙兀一代,并漠北四君数之,卜世十四,卜年蕲百六十,唐宋以降,享国历数,为由蹙于是者。于戏,可以观天道矣!”
民国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的评价是:“天下之势,由分而合,虽阻山限海、异类殊俗,终门于统一。太祖龙兴朔漠,践夏戡金,荡平西域,师行万里,犹出入户闼之内,三代而后未尝有也。天将大九州而一中外,使太祖抉其藩、躏其途,以穷其兵力之所及,虽谓华夷之大同,肇于博尔济锦氏,可也。”
民国史学家张振佩《成吉思汗评传》(1943年版)绪言部分的评价是:“成吉思汗之功业扩大人类之世界观——促进中西文化之交流——创造民族新文化。”
民国史学家张振佩《成吉思汗评传》(1946年版)结论部分的评价是:“吾人评述成吉思汗之生平既竟,不禁重有感焉,汗以朔漠之雄,奋其神武,使宋末分崩离析之局,重归于统一。东起渤海,西至里海,汗以铁的纪律,统御其地。往日部落与部落间永续不断之战争,既已戢止,行旅商贩遂得长享和平安宁之幸福,东西之文化互通,近世之文明斯启。论者谓汗终身虽从事于战争,而且成就则在取得人类之和平,马哥孛罗于汗之死,谓为‘廉明之人之大损失’,探本之论也。乃曩者史家不察,竟谓汗以恐怖为治法,以屠杀为常规,几使成吉思汗一名为严酷残暴之象征,抑何诬妄之甚耶? 综观本书各章所述之史迹,则可知汗固非甘黩武自嬉者,概括言之,汗之作战,多出于自卫而应战,汗之杀戮,亦皆出于情势之不得已。其攻泰赤乌也,既系显然出于自卫,其初攻蔑儿乞,亦为夺还被劫之爱妻,塔塔儿有杀父之仇,札木合多反复之迹,王罕负恩,乃蛮挑战,凡此事例,犹可谓其时汗之实力未充,不能自行攻伐,但即就丙寅即位以后之事而论,西夏纳叛,金为世仇,花剌子模杀使绝商,信史历历,可资覆按,稍有血气,难忍须臾,况在以匡济为心之伟丈夫,宁能缓其问罪之师耶?至杀戮之事,慎刑嘉言,前已备述,军阵之间,每攻一地,必先谕降,即生死大仇如札木合者,就俘以后,亦尚能宥其一死,可知汗固非果于杀戮者矣。 方今白山黑水,狼突豕奔,榛莽塞途,金瓯缺脱,念缔造之艰难,懔后死之有责。‘广土众民,欲御敌,必合众心为一。’汗临终之遗言,已昭示吾人今日努力之方法与途径。读斯编者,倘能尽泯狭隘宗族之私,精诚团结,杀敌图强,继往圣之绝学,奠百世之和平,斯又笔者之微意存焉。”
刘乐土在《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给予成吉思汗极高度的评价:“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二十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铁木真胸襟开阔,气度恢宏,他用深得人心的公正态度统御他那每天都在膨胀的帝国,高度智慧使他发挥出高度的才能。”
马克思在《马克思印度史编年稿》中谈到成吉思汗时曾说:“成吉思汗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
英国学者莱穆在《全人类帝王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比欧洲历史舞台上所有的优秀人物更大规模的征服者。他不是通常尺度能够衡量的人物。他所统率的军队的足迹不能以里数来计量,实际上只能以经纬度来衡量。”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一书中说:“蒙古人在战场上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这并不靠兵马之众多,而靠的是严谨的纪律、制度和可行的组织。也可以说,那些辉煌的成就来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挥艺术。”
《华盛顿邮报》评价,“成吉思汗是拉近世界距离最伟大的人。成吉思汗极完美地将人性的文明与野蛮两个极端集于一身。”
“卡内基全球生态研究部”:“历史上‘最环保的侵略者’。因为杀人无数,让大片耕地恢复成为森林,让大气中的碳大幅减量达7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