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产业(农业)受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限制,地理位置决定了农业的发展方向。
-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运输条件和市场供求制约,地理位置反映了生产条件的差异。
- 许多产业分布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的地方,如综合运输枢纽、海港、铁路沿线等。
- 地理位置还影响自然资源的开发顺序,交通方便、距离经济发展中心较近的地区资源优先开发。
- 第一产业的劳动对象来自大自然,自然资源分布决定了第一产业的分布。
- 不同的自然环境对农作物、树木等的生长有不同要求,自然条件制约着第一产业的布局。
- 第二产业(如采掘业、材料工业、重型机械等)多分布在自然资源或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 第三产业(如旅游业)受自然景观影响,自然美景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 自然条件影响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等,产业活动往往向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分布集中的区域聚集。
- 稳固的地质基础是制造业、建筑业发展的前提,平原区利于大规模现代化耕作、灌溉等。
- 人口数量和劳动力资源影响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发展,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产业发展。
- 人口质量和人口素质与生产力水平相关,高质量的劳动力有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 不同地区人口的消费需求不同,产业布局要与人口的消费特点和消费数量相适应。
- 产业布局具有历史继承性,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有利于产业发展,但也要注意原有布局的问题。
- 市场需求影响产业布局,要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来选择产业布局的地点。
- 市场竞争可以促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聚集,产业布局要适应市场变化。
- 正确的政策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和合理的产业布局,反之则会阻碍发展。
- 法律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可以从19世纪英国“谷物法”的例子看出,法律会影响产业布局。
-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国内、国际政治环境,政局不稳会影响产业布局。
-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对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改革开放后对东部沿海的投资等。
- 价格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体现在产品的价格和差价上,合理的价格政策对产业布局有积极影响。
- 税收对产业布局也有作用,合理的税制结构可以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技术进步不断拓展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使产业布局的地域范围扩大。
- 技术进步能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改善资源的分布状况。
- 技术进步改变着产业结构,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新的产业部门诞生,这些产业部门有不同的产业布局指向性。
- 随着技术进步,生产力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导致人类生产、生活地域和方式变化,影响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