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高薪,能不能做出漂亮的成绩,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却是难说。
多位从银行业投身互联网金融的人士一致认为,“文化差异”让很多跳出体制的银行高管感到不适应。
“互联网公司与传统金融的文化差异太大,前者更偏激进,喜欢先把业务做起来,后面出现问题了再讲风控。这导致一些跳槽的银行高管不适应这种行事风格,他们原以为跳出体制可以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去发挥才干,最后发现理想与现实有很大差距。甚至,在人际关系、交流方式上都有很大不同,就好比国有银行人士跳槽去外资银行一样。”一家P2P平台人士如此说。
“差异非常大,非传统银行嘛,更像是互联网公司。”一位跳槽至微众银行的人士如此调侃。
“还有很多从银行业跳到互联网金融的人士提到工作压力的问题,他们普遍觉得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压力更大。以往在银行,下班后更多是应酬,但在大互联网金融公司,下班后更多是加班,工作节奏明显加快。”上述猎头人士说。
而另一位互联网金融业内知名人士的看法更深入。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例如微众银行,“总理敲下第一笔网络贷款”让其广受关注,成立伊始就被寄予厚望。开业时的高管团队丝毫不逊于传统银行,除了中信银行原副行长的曹彤、深圳银监局政策法规处原处长秦辉、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原总经理郑新林三人,其余高管在平安系任职过的就多达7个。当时外界都以为,微众银行的发展势头会很猛。但事实上,后来的业务发展并不那么容易,由于政策和法规上的一些壁垒,例如不能实现远程开户,没法靠自身力量开卡,无法转账等,让其无力参与市场竞争。开业不到一年,行长曹彤和副行长郑新林就相继离职。
他坦承,互联网金融做成功并不容易。比如百度,2013年10月上线百度理财,与华夏基金联合推出理财产品“百发”,由于购买当日产品年化实际收益未达到宣传的8%,遭消费者质疑其虚假宣传,导致证监会介入调查,声誉受损。再比如京东白条,今年提出了去京东化,改称“白条”。背后的原因在于,京东白条做出名气后,期望独立运营去扩大市场份额,就像孩子长大后要独立自主,家长能否接受?这些案例都表明,互联网与金融在文化融合上要走很长的道路;在产品研发上,IT要理解金融、部门之间要协调好利益和合作机制都并非易事,需要就付出艰辛的努力。虽然银行业者在金融产品设计、风控把握以及金融资源上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怎样将其融入到互联网文化中,需要长期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