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之争演变成万华之争,傅育宁站在风暴中央。事实上,万科股权争夺战最终的结果将取决于华润、万科、宝能三方的谈判结果,也取决于三方各自在政策法规内游刃的力度与智慧。
舆论的主流观点认为,华润鲜明、强烈地反对深圳地铁入股万科,已足以证明华润对万科的处理思路发生改变——华润不但要重回第一大股东之位,还要实际控盘万科,并意图将之与华润置地进行整合。
佐证是2016年两会期间,傅育宁公开分享他对华润集团各个板块业务的安排与理解。傅育宁说,华润集团目前没有整体上市计划,各项主营业务都已分别上市了。“未来,华润旗下业务的整合,未必是和集团内部的整合,和外部市场整合的机会还是有的。”
华润置地官网显示,2014年,华润集团正式提出实施“十二五”发展战略,打造一批营业额过千亿、经营利润过百亿的战略业务单元,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集团整体销售额7000亿、经营利润1000亿、总资产1万亿的目标。
据华润集团官网数据,2015年末,华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729.2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440.3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9994.8亿元人民币。
一名主业同为房地产业务的央企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新一轮的房地产行业整合已经拉开序幕,国资委旗下21家经营房地产的央企正发生集中的资产重组。整体方向是,通过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某一家或几家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和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2015年,中海与中建系房产业务整合完成、招商蛇口吸收重组了招商地产。2016年,中海宣布与中信整合、保利整合中航地产。同为21家涉房央企之一,华润的地产业务是主动整合还是被整合去向未明。国企改革年,华润集团对地产业务整合的危机感该往何处安放?
上述央企高管表示,相比民营企业,央企在发展业务过程中有更多束缚。“外延式生长异常困难,民企如碧桂园、恒大等房企可以通过收购项目来打进新的市场,但央企与民企的交易处处充满国资流失的风险。因此许多央企甘于平庸,首要任务是国资保值,先求安全,再谋发展。”
但整合大潮已到、环境因素充分,外有宝能安邦等资本叩门,内有解决两个地产平台华润置地与万科同业竞争的矛盾,傅育宁会认为这是一个完成华润集团地产帝国梦想的好时机吗?
据万科和华润置地各自公告的销售数据,今年上半年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409.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900.8亿元,极有可能是行业内第一个冲破3000亿元销售大关的巨头;而华润置地上半年累计销售额为555.6亿元。按全年目标960亿元计算,华润置地目前已完成57.88%。
在王石所著的《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1983-1999)》一书中,宁高宁为其作推荐序。宁高宁说,万科是中国企业发展混战中的幸存者。“幸存者的幸运在于他们在错误还没有把他们毁灭的时候醒悟了,所以也就有了今天的故事。”
纷争一年,万科股权争夺战局势至今尚未明朗,它还会是混战中的幸存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