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无论多大的企业、多大的平台,能容得下的还是和自己的基因比较相似的企业。什么是基因?也可以说是企业文化。
我见过一家传统的制造企业,其老板年龄近60岁,但思维极度活跃,想法绝对超前,见过的世面很多,对于创新有着极致的追求。他不仅平易近人,而且擅于捕捉新鲜事物。
为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也为了追求所谓的“互联网+”,这家企业收购了一个与本公司业务相关的互联网公司,他与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只有一面之缘,就有了后来的彼此欣赏。可想而知,做互联网圈子的创业者,年龄都在30岁左右,有梦想有激情有方法,但缺的就是平台、机会和资金。而这个年龄的创业者,遇到了可以作为父辈甚至更上一辈的企业家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呢?不仅没有紧张、羞涩,然后再敬仰,而是相当投缘,他们两人聊得异常开心,没有年龄的隔阂,更多的感觉是彼此间的惺惺相惜。没多久,双方便“走到了一起”(达成收购协议)。
至今,他们的合作不到一年,由于职业病,我最近八卦地询问了这位创业者和这家传统制造业的老板,发现完全没有出现像上一家那样的无奈现象,因为这位老板给了年轻创业者很大的授权,且采取的是董事会治理的模式,只有重大事项才上董事会予以决策,其他的事务均让他们自行决定,当然,过程中有审计的适时介入。
由于制造业老板与并购业务的创始人均具有创新的基因,且都有一颗不服输的上进心,所以他们之间很快建立了信任,两边业务的交流也比较顺畅,虽然偶有磕碰,但总体积极正向。
而这家传统制造企业的HR,做法也颇有不同。一是虚心向新业务团队请教,了解新业务的模式和特点;二是主动协助新业务开展,用自己的能力去助力新业务的成长;三是将母集团的一些好方法试用于新的业务,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模式。
其结果也可想而知,新业务发展得很快,使得公司在“互联网+”的洪流中迅速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