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802年2月26日,雨果生于法国贝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他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雨果于此时期四处奔走宣传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他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5月22日,雨果辞世,于巴黎举行国葬。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802年,因偷取一块面包而被判处十九年苦役的冉·阿让结束了法国南部土伦苦役场的苦难生活。获释后前往指定城市的途中,疲惫困顿的冉·阿让推开了当地受人尊重的主教大人米利埃的大门。好心的主教大人收留冉·阿让过夜,却不想被冉·阿让偷走银器潜逃。主教大人善意的谎言让冉·阿让幸免再次被捕。感于主教大人的恩惠,冉·阿让化名马德兰来到蒙特勒小城,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十年后,凭借一手办起的玻璃首饰生产工厂,冉·阿让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并当上市长。
冉·阿让的相貌和救助平民的举动引起了警长沙威的注意。沙威是苦役场看守的儿子,曾经看见过冉·阿让。在处理芳汀的问题上,冉·阿让和沙威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淳朴善良的芳汀因受人欺骗而生下私生女珂赛特。如今,芳汀生命危在旦夕,唯一的愿望就是想看一眼寄养在孟费眉客店老板德纳第家的女儿珂赛特。在市长办公室里,听沙威说有一个名叫商马第的人正在替自己受审,冉·阿让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还是选择了投案自首。
再次身陷囹圄的冉·阿让得知芳汀已经不治身亡的消息后,利用一根藏匿下来的钟表发条作成剧条,锯断窗棂成功越狱。冉·阿让来到德纳第客店,带着珂赛特连夜赶往巴黎。珂赛特以冉·阿让女儿的名义进入贝内迪克修道院后,冉·阿让改名福施勒旺,在修道院当上了一名园丁。
八年的园丁生活过去了。平静的生活因为贵族青年马利尤斯看上了貌美如花的珂赛特而再起波澜。1830年,共和派青年马利尤斯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反对波旁王朝的人民起义中后,冉·阿让和此时靠在巴黎街头招摇撞骗为生的德纳第狭路相逢。德纳第设计陷害冉·阿让的阴谋正好被马利尤斯听到,在调任巴黎就职的沙威带人来抓捕中,无赖之辈德纳第被捕入狱,而冉·阿让却在混乱中趁机逃走。
尽管此后冉·阿让几次搬家,但在深爱着马利尤斯的艾潘妮的帮助下,马利尤斯最终找到了珂赛特。看着一对相爱的恋人,冉·阿让成全了两个年轻人美好姻缘。然而,当冉·阿让讲明珂赛特和自己的身世后,马利尤斯却对冉·阿让拒而不见。虽然马利尤斯最终接受了冉·阿让,但此时已经命悬一线的冉·阿让唯一的愿望就是珂赛特能在自己死后,为他立一块无字的墓碑。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冉·阿让
冉·阿让不但是统领《悲惨世界》全书的一号主人公,而且是雨果善良与博爱的象征,是比声名显赫的英雄更伟大的无名英雄。冉·阿让从一个逃犯发展成为英雄主要经历了四个步骤。首先,他在离开米里哀主教后干了一件让他懊悔的事情,就是抢了一个小孩的硬币;接着他救了被别人错当成是他的难友;后来他在知道结果可能会使他失去与他相依为命多年的柯赛特之后,却仍然冒着生命危险救出柯赛特的情人马吕斯;最终他因为担心会影响柯赛特的前途而在她与马吕斯结婚后与她脱离关系。冉·阿让与警长沙威之间也发生了多次冲突:第一次冲突发生在冉·阿让成为市长并且是沙威的上司的时候,第二次冲突是在德纳弟家中被捉住差点送命,第三次冲突是在街垒中和逃出地下暗渠之后二人的碰面。还有当冉·阿让带着柯赛特四处躲藏的时候,他与沙威虽然没有碰面,但冲突却无处不在,其间有多次扣人心弦的历险经历。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沙威
沙威警长对冉·阿让的追捕使全书充满悬念和戏剧效果。沙威出生于监狱中,是犯人的后代。沙威象征当时可恶的法律和秩序。他是维护当时落后腐朽法律和秩序的偏执狂,哪怕他发现可能因此产生错误和残酷的严重后果,为了维护法律和秩序,他也会在所不惜。沙威是当时社会病态秩序的真实写照。在多次接触中,沙威逐步发现冉·阿让不符合他头脑中固有的罪犯模式,他的精神世界随之坍塌。雨果细致描绘了沙威内心的痛苦和迷惑。沙威的自杀完全符合当时顽固派的逻辑,他的头脑根本无法适应不同的观念,无法调和职责与人性的冲突,最终选择自杀。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米里哀主教
米里哀主教是来源于现实素材的人物,他不仅是米奥里斯主教的写照,还是作者雨果的真实写照,代表了雨果的观点。虽然米里哀主教在书中出现的时间很短,但他是人道主义的象征。正是米里哀主教的善良与博爱感动了冉·阿让,促使这个陷入歧路的犯人走上正路。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芳汀
芳汀是具有悲剧色彩的女主人公。她的不幸境况是冉·阿让与沙威发生冲突的,也是冉·阿让尽心寻找柯赛特,并为柯赛特奉献和牺牲的原因。芳汀的经历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种普遍现象。单纯善良的乡下姑娘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城市,却被无情的青年诱骗。芳汀被抛弃后,却发现已经怀孕。人们从乡村涌向城市正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一个主要后果。芳汀善良高尚,却饱受磨难,被冷酷的社会排斥。为了养活孩子她不惜卖掉头发和牙齿,甚至沦为,她的孩子却备受虐待,想和孩子团聚却无法实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马吕斯和柯赛特
马吕斯和柯赛特是一对情侣。这对青年情侣的人格正是雨果所追求的善良和博爱理想的化身。人们坚信马吕斯和柯赛特这对年轻情侣会为米里哀主教的博爱理想去努力奋斗,并最终取得成功。两个有情人以其轻松迷人的情节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所强调的严肃与欢乐融合的特点。柯赛特的个性柔和温顺,她对情人非常恭顺,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除了对情人的爱与对“父亲”的感情发生了冲突以外,柯赛特对冉·阿让也百依百顺。马吕斯是雨果青年时代的真实写照,那时他积极地参加了反对复辟王朝的街垒战。因此,作品中马吕斯说的话就如同雨果在阐述他本人的观点。马吕斯同时也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情人与英雄的结合体,他为了爱情和理想,宁愿牺牲和奉献自己。例如马吕斯对ABC政治俱乐部的朋友们忠心耿耿,还为虽然救过他父亲但行为异常诡秘、人面兽心的德纳弟提供帮助,对这些他都丝毫不顾及自身的利益和安危。雨果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他坚信历史会一步步地前进,他在这对年轻情侣身上看到了用冉·阿让和芳汀所作的牺牲换来的成果。一代新人换旧人,但离去的一代应该感到欣慰,因为他们取得了成功。因为在雨果看来马吕斯和柯赛特都是未来的希望:这对青年终将绕过资产阶级安于现状和自私自利的小路,走上冉·阿让的人道主义大路。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爱潘妮
爱潘妮是德纳第太太的女儿,从小在一个畸形的环境中长大,所以环境的熏陶和家庭的变故让爱潘妮成为泼妇、小偷、乞丐和的综合体。但是爱潘妮在面对自己的爱人的时候却表现出了本来应有的活泼、善良和勇敢。如果爱潘妮生活在现在的社会制度下,成长在一个健康的家庭里面,或许她会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女孩。芳汀和爱潘妮的遭遇很是相似。不幸的是爱潘妮不仅生错了时代,更出生错了家庭。虽然芳汀没有名字没有父母,至少不用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虽然爱潘妮比芳汀更勇敢,但是却都是两个悲惨的女人,最后的结局都让人落泪。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来自这样二件事实:1801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讨生活又处处碰壁;雨果自己的好友维克多年轻时的逃亡生活。到1828年,雨果又开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在1829年和1830年间,他还大量搜集有关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这便是冉·阿让到海滨蒙特伊,化名为马德兰先生,从苦役犯变成企业家,开办工厂并发迹的由来。此外,他还参观了布雷斯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街头目睹了类似芳汀受辱的场面。1832年,这部小说的构思已相当明确,而且,他在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写了《死囚末日记》(1830年)、《克洛德·格》(1834年)等长篇小说,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会现实,并严厉谴责司法制度的不公正。此外,他还发表了纪念碑式的作品《巴黎圣母院》(1831年),以及许多诗歌与戏剧,独独没有动手写压在他心头的这部作品。酝酿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终于开始创作,同时还继续增加材料,丰富内容,顺利写完第一部,定名为《苦难》,书稿已写出将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卷入政治漩涡,于1848年2月21日停止创作,一搁置又是十二年。《苦难》一书遭逢苦难的命运,在胎儿中也要随作者流亡了。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悲惨世界》的主体故事即冉·阿让的遭遇,从1795年开始。但叙事时间对历史的反映延伸得更远,米利埃主教的经历与国民公会代表这一形象把读者带到阶级斗争严酷、个人命运难以预料的1793年大革命高潮的年代,小说接着米利埃女主教与冉·阿让进入了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所开辟的历史时期。后来又广泛地反映了19世纪前半叶法国社会的重大政治事件。对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革命起义的描写,极为详细,占了很大的篇幅。全书五部中有三部写到他们的活动,特别是第四部和第五部的第一卷更是集中地描写了他们的革命斗争。对滑铁卢战场的描绘也着墨较多。1815年的激战、《在一八一七年内》、1830年的革命等“几页历史”,这些都给读者展现了七月王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其他的历史时间,作者稍微提及甚至忽略。综观全书,雨果对战役、起义都是作全景式描写,在这里思想和风格是相当的。对冉·阿让个人的叙述也是如此,作者花了几大章节去写冉·阿让面对商马第事件的彷徨与苦闷,每一次抉择都极力描写冉·阿让的心理思考;而冉·阿让变成马德兰厂长的过程,冉·阿让落海后的经历等,作者反而寥寥几笔,做了戏剧化处理。历史事件的描写一方面写明人物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与历史时间,另一方面表明历史事件对人物命运产生影响,进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雨果把故事的历史时间延长或压缩变成叙事时间,充分体现了雨果历史家的大手笔,他力图以史诗的气魄和规模去再现社会和历史,使《悲》成为一副历史壁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悲惨世界》的主题是写人类与邪恶之间不懈的斗争,人类本性是纯洁善良的,将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经过苦难的历程。书中穿插当时法国革命动乱的背景和拿破仑滑铁卢战役的描写,以及当时法国社会的很多细节都有论及,比如俚语,下水道和女修道院等情况。小说主人公冉·阿让一生的道路坎坷,几乎具有了各种非凡的活力,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传奇性的主人公。这个人物的浪漫主义色彩,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的道德精神方面,他的精神历程也像史诗一样可歌可泣。他本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者,社会的残害、法律的惩罚、现实的冷酷使他"逐渐成了猛兽",盲目向社会进行报复,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终身悔恨的错事,而这种悔恨却又导致一种更深刻的觉悟,成为他精神发展的起点,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冉·阿让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人。从出身、经历、品德、习性各方面来说,他都是一个劳动者。他体现了劳动人民各种优秀的品质,他是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劳苦人民的代表。他的全部经历与命运,都具有一种崇高的悲怆性,这种有社会代表意义的悲怆性,使得《悲惨世界》成为劳苦大众在黑暗社会里挣扎与奋斗的悲怆的史诗。思维导图模板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