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因为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暑假夏令营,学到了许多东西。
这天,我们到中山泉林山庄游玩,还进行了野炊比赛。我们一边玩,一边拣回一些枯枝败叶,准备做饭的柴火。
到了中午,我们抱着柴枝来到了营地。工作人员叔叔早为我们准备好了自来水,蔬菜,肉类。我们一接到材料,就马上干起来。
我和小浩负责做饭。做饭虽然看起来十分简单,做起来却十分棘手。我们拿着锅去量水,到了水龙头前,我俩都没有煮过饭,就为下水的多少而争论起来。小浩一量水,水刚刚浸过米面。我看了,心里想:"水这么少,做出来的饭一定会很硬。要放多一点水,饭才会松软。"于是,我说:"不对,不对,水要放多点,再放多一点,不然,饭就会很硬。"小浩听了,马上反驳:"我认为这么多就行了。"我们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后,小浩终于赞成了我的说法,多放了一半水。这场口舌战总算结束了。
我们回到营地,马上架起锅煮饭。我们找回来的柴枝真难点火,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半盒火柴,才把它们点着了。火熊熊地烧着,我俩自以为已经行了,就坐在旁边休息。过了一会儿,火慢慢减弱了,我们慌忙去加柴枝。一摸,咦,柴不翼而飞了!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旁边的第三小组把我们的柴拿乱了。我们一看,火了,马上从他们柴里抓了一把放进了炉子里。炉里的火很快又猛了起来。可过不了多久,火又慢了下来。我们一边抓别人的柴,一边叫空闲的队友去拣柴枝。队友们好不容易才找来了柴。我们的火却已经灭了,我们只好又费尽力气地点着柴,继续做饭。
"喔!好香喔。"我的鼻子嗅到一个。原来其他组的同学已经煮好饭菜,而我们刚才一搅乱,只做到了一半。我们边煮着饭,边闻着人家饭菜的气味,紧闭着嘴巴,害怕口水留出来,真是既惭愧又悔恨。这时,我那股不服输的劲上来了:"我就不信我们做不好这顿饭!"于是,我起劲地扇风吹火。大家看到我的样子,也起劲了。过了好一会儿,饭还是没有熟。我打开锅一看,原来水太多。我们马上把多余的水倒掉,继续煮。很快,饭就做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饭,吃了一口饭。哇!就象给小婴儿吃的,太稀了。可是,大家都没有哼声,因为大家都知道,这饭来之不易,也明白了共同的道理:劳动会使我们心思细腻,任何工作不是马马虎虎就能做好的,倒不如一下手就仔仔细细,做得妥妥贴贴。劳动与取巧是结合不到一处的。要不,怎么老人们常说劳动会改变一个人性格和气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