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由其延伸出来的文创街区也随之成为新兴的消费热点。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基本指标。作为文化软实力组成部分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发展文创产业,惠州有天然的优势。近年来,惠州老城区已尝试打造具有惠州特色的文创街区,如惠城区江南街道的"祝屋巷",以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在惠州购产筑屋的史实,挖掘了一段历史佳话,并由此打造惠州历史名人文创街区,吸引60多家文创团队进驻,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创业态。
惠城区桥东街道的"水东街",其始建于北宋年间,历经明清、民国的商埠发展,保留大量的传统"骑楼"建筑,成为惠州老城文化的代表,催生了诸如"水东街综合体""东坡祠文化圈""野岛文化社区"等文创街区,成为老街转型的典型代表。
而惠城区桥西街道的"金带街",保留了不少明清名人故居和惠州传统民俗建筑,目前正进行"修旧如旧"的改造,未来将打造成如广州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般的、具有惠州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惠州在打造文创街区,发展文创产业的尝试上取得不错的成绩,让不少老城区重新焕发新机,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不过,文创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文创产业总体处于起步阶段,文创街区缺乏联动。
目前惠州打造的文创街区基本在惠城区的老城区一带,主要集中在江南、桥西和桥东三个街道。其中,桥东的"水东街综合体"是最早开始改造的,不过其改造时间过长,投入运营后招商效果不够理想。其后江南的"祝屋巷"参照厦门曾厝垵模式打造惠州版"曾厝垵"文创街区,受到不少爱好文艺风情的青年群体追捧。而桥西的"金带街"借鉴广州永庆坊改造的经验,以"微改造"为主,将最大保留建筑原始风味。
三个街道打造的文创街区模式均不同,有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如"祝屋巷";也有政府站台,企业唱戏,如"水东街综合体"。这些文创街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出现改造后的街区风格各异,文创产业同质化等问题。
2、文创产业缺乏政策和资金扶持,文创街区容易后劲不足。
2015年, 惠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曾出台《惠州市文广新局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管理办法》,有效期5年。管理办法只是作为常规的管理措施,并没有新的政策对文创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和扶持。
同时,文创街区的改造资金需求总规模较大,没有科学的融资方式、畅通的融资渠道,往往会出现财政资金"投不起"、居民和社会资金不愿投、后期管护资金缺失等尴尬局面。
3、部分文创老街改造没有保留传统文化特色。
桥东的"水东街综合体"是最早开始改造的,不过其改造后的江南风格建筑与岭南传统骑楼建筑有出入,没有保留传统文化特色,引发不少市民诟病。
文创产业需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在其中起到统一调度的作用,并对文创产业有指导性意见,避免出现同质化的文创街区。
为大力促进惠州文创产业的发展,我提出如下建议:
1、规划主题文创街区,打造惠州老城"文创大走廊"。
惠州的老城区集中在江南、桥西、桥东等三个街道,且三个街道有天然的文脉和交通相连。针对每个街道的传统文化特色,建议通过规划主题文创街区,串联起各个文创街区,打造惠州老城"文创大走廊"。
如江南街道的"祝屋巷",可规划为"惠州文化名人街区",借用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名气,深入挖掘其在惠州的生活痕迹,借以宣传扩大祝屋巷的名气。
桥西街道的"金带街",可规划为"惠州民俗文化街区",可挖掘改区域的明清和民国民俗文化、科举文化和传统祠堂文化等,对其进行"微改造",使其重新焕发新的活力,成为青年群体打卡的网红地标。
桥东街道的"水东街综合体""东坡祠文化圈"和"野岛文化社区",可规划为"惠州历史文化街区",深入挖掘"岭南骑楼""东坡寓惠"等历史文化,学习故宫文创产品,融入商业元素,打造惠州独有的文创产品。
政府通过统一规划,沿着"慈云路—环城西路—水门大桥—水东街",设置导引指示牌,串联起三个街道的文创街区,形成一条老城"文创大走廊"。
2、政府出台专门针对文创产业的扶持政策和引进民间资金。
目前惠州文创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以及一些公共服务平台不健全不完善,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文创产业予以扶持。
如桥西街道的"金带街"改造,可参照广州永庆坊修缮改造的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居民参与"的原则,要畅通社会资本参与渠道,积极鼓励多方资金投入,利用税收杠杆,引导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参与文创街区改造,并制定社会力量参与文创街区改造的激励政策,在房屋使用、税费减免、人才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政策倾斜,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3、文创老街改造需要注重传承,保留传统文化特色。
惠城区的"祝屋巷""金带街""黄氏书室""宾兴馆""水东街骑楼"等建筑均保留惠州传统文化特色,建议通过"微改造"的方式,以"修旧如旧"的宗旨,最大限度保留历史印记,还原古建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