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7.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9. 酒酣耳热忘头白,感君意气无所惜。——唐·杜甫《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12.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18.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 —— 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22.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 李商隐《华清宫(天宝六载,改骊山。》
24.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25.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唐·白居易《寄元九》
26. 《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7. 未知天地恩何报,翻对江山思莫开。 —— 李建勋《离阙下日感恩》
39.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41. 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 —— 徐熙《劝孝歌》
42.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 李白《行路难三首》
44. 手奉苹蘩喜盛门,心知礼义感君恩。——唐·刘商《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
49.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 魏徵《述怀(出关)》
51. 《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53. 归期岂烂漫,别意终感激。——《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54.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5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56. 孝子之至,莫5261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4102养。 ——孟子
57.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唐·李贺《昌谷读书示巴童》
59.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 —— 徐熙《劝孝歌》
61. 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 皮日休《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66.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68. 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70. 《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72.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前线调回成都(今属四川)。陆游在南郑,是以左承议郎处于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参预军事机密。南郑是当时抗金前方的军事重镇,陆游在那时常常"寝饭鞍马间"(《忆昔》)。而成都则是南宋时首都临安(杭州)之外最繁华的城市。陆游去成都是调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而担任安抚使的又是当时著名诗人,也是陆游好友的范成大。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他在南郑往成都途经四川剑阁剑门关时写下这首诗。
75. 上感君犹念,傍惭友或推。——唐·白居易《酬卢秘书二十韵》
76.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 徐熙《劝孝歌》
78.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生上衣。临行密密逢,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新,抱得三春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句成灰泪始干。——孟浩然
80. 感君一顾恩,同来洛阳陌。——唐·白居易《代鹤》
81.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82. 译文: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诗人吗?为什么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
83. 《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86.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89.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90. 顷刻转轮归去,念感激天意。——《惜奴娇·楼起霄宫里》
93.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 徐熙《劝孝歌》
98.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100. 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宋·苏轼《浣溪沙·雪里餐毡例姓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