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诸葛亮和司马懿共同对比,我虽然敬佩诸葛亮的死而后已,鞠躬尽瘁,但是更喜欢司马懿的人生哲学。"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这句话我感觉很经典。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这句话真的是太经典了,做人就是要大度一些才可以,生活中和工作中都是需要这样子的。个人认为贾诩应该是比较低调但是绝对有实力的谋士,从最早跟随郭汜等叛乱,到辗转到辅佐张绣,最后到为曹丕登基献力,处处都显示了他出众的判断力和胸怀大略的眼光,虽然并没有什么辉煌的功绩,但是和他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不无关系。
郭嘉乃是4人中最有军事素质的一个了,征乌桓的故事大家肯定都知道。要不是死得太早,还真有可能看到他与诸葛争锋好戏。
司马懿在三国演义里面也是被夸大的人物之一,不过能够接受诸葛亮的女人衣服这样的侮辱而且还能镇静自若,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庞统就不多说了,除了随军西征益州,别无其他可以列举的功绩。
我个人认为 郭嘉>贾诩>司马懿>庞统司马懿是一个很大度的人,宰相肚里能撑船,所以他说过"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这句话。
新三国剧情介绍: 刘备与孙权的同盟关系也是危机四伏,他们围绕着荆州的归属问题进行着拉锯战一般的交锋。终于,在孙权精心策划的阴谋下,吕蒙的部队攻占了荆州,而镇守荆州的五虎大将之首——"一代武圣"关羽也因此而命丧黄泉。西川顿时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刘备丧失了理智,不顾国力的匮乏与诸葛亮的苦心规劝,竟然率领举国的兵力征讨吴国,誓要为关羽报仇!同时也为了夺回珍贵的战略要地——荆州! 刘备倾举国之力大军袭来,而此时孙权的国家也人才极度空虚,周瑜、吕蒙死后,竟然连能够抗敌的将领都找不到了。孙权不顾上下的反对,毅然启用一位毫无资历的年轻人陆逊担任大都督,随即轻蔑和置疑之声弥漫了整个江东。就这样,孙权顶着巨大的压力与刘备苦苦对峙了八个月,静待盛夏的到来……终于,三国时代的第三次大战——夷陵之战打响了,陆逊猛烈地使用火攻,将刘备驻扎在山林之中的八百里联营付之一炬,刘备大败而逃,最终在白帝城悲怆地死去了,蜀国国力大损。这次"火烧连营",让所有人都见识了陆逊天才的军事才能,而孙权威望也如日中天,确立了三分天下得其一的格局! 刘备死去了,他的儿子刘禅继位,但诸葛亮却成了实际上的西川之王。他一方面要"鞠躬尽瘁"地苦心经营国家,一方面又"六出祁山"苦苦地攻打北方,一方面还要避免自己的忠心受到刘禅等皇室人员的猜忌……而同样的困境也出现在曹操死后的北方宫廷——此时曹丕继位,然而司马懿篡位的野心已经"路人皆知",两人也在进行著明里暗里的君臣斗争。于是,一个是忠心耿耿的诸葛亮,一个是野心勃勃的司马懿,忠奸截然不同的两人竟因为相似的境遇,而从战场上的死敌变成了惺惺相惜的知音!也正是因为诸葛亮深深地理解司马懿的处境,才敢用"空城计"这样匪夷所思的计策来吓退司马懿——这既是放对方一条生路,也是给自己赢得了喘息的时机。"三国"这历时百余年的大传奇时代,就在诸葛亮与司马懿两大智慧高手精彩纷呈的争兵斗法中,渐渐接近尾声…… DVD全集在线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