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及《中庸》旧为《礼记》之二篇,宋淳熙年间,始 脱离《礼记.》而独立成书。《大学》之为书,自汉以来,未为读者所重视,至宋程子以为孔氏遗书,可见为学之次第,乃与《中 庸》别出,次以《论语》、《孟子》,尊为四书,以诏初学。
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开的人。世上没有完美的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只有披荆斩棘才能路路通顺。生活中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付出,少一些自私,少一些贪婪,少一些怨言。不付出就想得到回报,就好像把月光变成金子一样渺茫。相信自己的判断吧
2、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明,食而无味,此为修身在正心(正心、修身)
8、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4、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该其乐。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25、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3、子夏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8、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41、直哉史鱼。邦有道,如失;邦无道,如失。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
4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6、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4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8、言未及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9、君子有三戒:年少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学期既衰,戒之在得。
50、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5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54、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
55、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56、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愿,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