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一过形容寻找美食的句子,刘台村附近山坡上的数千亩佛桃准时"红了脸"形容寻找美食的句子,个个娇嫩欲滴形容寻找美食的句子,甜香四溢。
过泰肥一级公路南行数里形容寻找美食的句子,几座绿油油的小山头平地而起,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道往茂林深处行,果香渐浓,人声渐沸。继而十步一桃摊,百米一桃园,其间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出口必言桃,这里正是肥城刘台村的"桃花源"。
"网上的订单得控制下,线下的桃都快供不上了。"9月2日上午,在肥城市仪阳街道刘台村的一处桃园里,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军的手机响个不停,"全是要桃的,都是自己来拉,得先供给他们吧,大老远来的。"
刘学军种了100亩桃,总共10多个品种,每年6月到11月都有桃吃,而在处暑到白露之间成熟的佛桃名气最大。"肥城桃有几十个品种,但老话说的肥城桃就是肥城佛桃,它果肉细嫩,汁多香甜,个大味美,被称为‘群桃之冠’。"刘学军说。肥城佛桃虽然好吃,但因娇贵敏感,对天气和肥水要求高,产量偏低,亩产仅三四千斤,"而且佛桃收获期只有俩星期,过了白露自回浆,糖分就跑了。"
刘台村在肥城正南,村民世代种桃。"全村2300亩地几乎全是桃园,还流转了附近村庄的1000亩地种桃,90%以上的村民都有桃园。"54岁的刘学军打小在桃园边长大,只是以前的桃园属于村里"大队",平时孩子们想吃桃只得偷偷溜进桃园,爬到树上挑个又红又大的桃,搁衣服上使劲搓搓毛,大口一啃,桃汁夹着口水顺着嘴角往下淌,最是解馋。1982年后,刘台村的桃园分产到户,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桃,孩子们可算大饱口福。
不仅孩子们解了馋,刘台村也因为桃产业早早过上了好日子。"桃种得好又卖得好,一亩地挣两三万块钱很正常。"刘学军说。原先连辆自行车都少见的山岭村,现在到处停满了小轿车,就连村里很多妇女的脖子上都换上了金链子。"现在村里的桃更是从按斤卖,到按个卖,正常一个十几块钱。"
刘台村村民赵学英家也有10亩桃园,最近每天早晨天未放明,她就钻进桃园摘桃。"在路边摆个摊,再加上搞采摘,基本就卖个差不多了,我家那边忙完就过来帮忙。"正在刘学军桃园里打包装箱的赵学英说。种桃是个辛苦活,不是上肥、剪枝,就是套袋、摘果,一年闲不下来。不过,辛苦种的桃能买个好价钱,心里比吃桃都甜。
"以前是卖桃托关系,现在是买桃托关系。"肥城桃产业发展中心的彭兵说,近十几年来,为提高肥城桃品质,当地不仅设立了用于肥城桃培优推广的肥城桃专项基金,成立了肥城桃产业发展助力基金,还建立了试验示范新技术、新品种、新管理的肥城桃特管园。"肥城桃如今成了消费者餐桌上的紧俏品,不少外地朋友为吃上正宗的肥城桃专门打电话过来。"
进入9月,除了佛桃,霞飞、金秋蜜等桃品种也同步上市,整个肥城处处弥漫着桃气,不论是当地百姓还是外地游人,时时处处都在谈桃论味。在刘台村的桃园里,刘学军这边一个电话还没接完,另一个手机又响了,微信朋友圈里的客户一遍遍地催着定桃,旁边客服房间的快递单打出几米远,已经串到了窗台边,而院里上门买桃和摘桃的人更是压茬赶来,有人恨不得把准备发快递的桃直接抱走。
短短一个小时,引来十几波桃客,刘台村刘学军的桃看来是甜出了肥城。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 通讯员 宋杰 纪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