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曾在他的《砖隙的番茄树》中写道:"选择在肥沃的地方生长,在人生中是可遇不可求的,培养好的种子,有生长的意志,则是可遇可求的。"诚哉斯言,往往,我们都无法选择自己的起点,如出身,如命运,但是我们是始终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起点不等于终点。
古往今来,多少伟人秉着这样的理念成就了不凡的功绩,有如陈胜这个大泽乡起义的领头人,在年轻时就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他志存高远,"不戚戚于贫贱",他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是农民起义的先驱。若他在贫穷的旮旯中如燕雀那般,又如何能成就这段佳话?
再如新中国主要缔造者、中国人民的领袖_,他亦是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可是他并不以低起点为耻,正如莱昂纳德科恩所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农村生活培养了他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好习惯,低起点造就了他的不凡,支持他到达更远的彼岸。
这样看来,低起点不能决定你的终点也低,只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你也能到达人生的高点。积极的人以逆境为契机,化不利为有利,成为人生的赢家。
相反,消极的人即使生活于顺境,站在人生的高点,终点也归于平庸。俗话说:抓了一副好牌,却打得很烂。比如王安石笔下的神童方仲永,起点虽高,可因懒惰怠学,不求上进。再加上其父将他当作摇钱树,当作发财致富的良机,不使学,以致方仲永"泯然众人"的结局,湮于人海,籍籍无名,为人惋惜。
故此,起点不等于终点,唯有自身坚定,方不会被外界的波涛阻扰,稳稳地驶向信念的灯塔,到达胜利的彼岸。
我以为,起点不仅不受结果所限,更不受时间所限。每一时每一秒无不可已成为你启航新征程的起点,就像"学到老,活到老"的道理一般。林俊德院士就深刻地做到了这一点,他在去世当天还坚持坐在电脑前完成工作,令人心生敬佩,他一生无不从新起点开始,突破技术难关,连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挂心国家技术,他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人之一生,有数不清的起点与终点,它们时好时坏,但需知白屋寒门是无妨的,只要有心,总会等到小松长成凌云木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