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4. 疾:大致适合表现焦急迫切、兴奋喜悦、紧张热切、豪爽奔放、开朗快乐、活泼激动、喜爱欣赏、意外惊诧、连贯急促等心态和奔腾流淌、翻滚驱驰、飞翔跳跃等情状。
8. 出示:___________的环境(1)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2)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3)"哗——哗——。
10. 实:大致适合表现忠厚老实、夸赞表扬、感动敬佩、真挚诚恳等心态和清晰切近、固定实在等情状。
11. 文言文句子阅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首先要分析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梳理句子的主干,了解什么是主谓宾语,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和语言顺序停顿,即按xxx主谓宾语xxx、xxx状语-谓语xxx、xxx动词-补语xxx停顿,也就是说,主谓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有停顿(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一般没有停顿),使意思明显。例如,先帝/不向/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作先帝/不向/臣卑鄙。
13. 充当状语的名词要和中心词连起来,如果分开读,误把状语当主语,改变了句意,如xxx其中一只狗坐在前面xxx,xxx大xxx是名词当状语,xxx狗坐在前面xxx要连起来,如果分开,误把状语当主语,改变了句意,正确的停顿是,xxx一只/狗坐在前面xxx。
15. 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如:(1)先帝/不以臣卑鄙付出师表»(2)菩/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岁。
16.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18. 默读这两段,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用"——"画出能表现强强心情的句子,教案《教学教案二》。
20.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
25. 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29. 朗读理论中的朗读要求把握作品基调、吐字归音发声技巧、停顿重音朗读技巧。
30. 淡:大致适合表现轻蔑忽视、冷淡恬然、寂寞无聊、灰心失望等心态和模糊虚无、微薄浅淡等情状。
32. 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34. 句首助词、关联词后应有停顿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首,表达议论、推论、反问的语气,或引出整个句子甚至整个段落,如xxxifxxx、xxx丈夫xxx、xxxifxxx、xxxtoxxx、xxx至于xxx、xxx盖xxx、xxx因此xxx、xxxbutxxx、xxxitsxxx......在这些词后朗读时,应稍作停顿,不要用下面的文字朗读。例如:若府日出、林飞开。xxx这句话的朗读节奏是:若夫。
36. 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37.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38. 重:大致适合表现肯定无疑、庄重沉着、强调坚持、鼓动激励、命令禁止、凛然难犯、英勇顽强、批评责备、冷酷凶恶等心态和宏大辽阔、雄伟壮丽、强盛发展、汹涌澎湃、磅礴震撼等情状。重读有强调突出的作用,在朗读中运用极多。
39. 亲历过程,尊重差异。由于个人的智力、情感、经历、知识结构等差异,对于同一种语言现象,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会有不同的解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倡说出自己的想法,读出自己的停顿。
42.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其乐"前一"乐"字用做动词,"以……为乐";后一"乐"字,作名词,"所乐的事"。
44. 分解长句,循序渐进。课文中出现的长句,一般都是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例如,一下《草原的早晨》一文中:"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对于这样的句子,课堂中不适宜向低年级学生讲授语法知识,可以通过看图。
45. 加强范读,有声有色。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对老师充满了好奇和崇敬之情。教师通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朗读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把语感正确地传递给学生,这种有声、有形的范读,比起冷冰冰单调的停顿线更易被学生接受。
48. xxx也xxx、xxx胡xxx等语气词在句中用来揭示停顿,在随后的停顿中朗读时,不能误认为是副词。如:(1)宇文之也
49.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竭"是关键词)例。
50. 停顿要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xxx问今日世界是什么xxx,原句为动宾结构,宾语为主谓短语,如读成xxx问今日世界是什么/世界是什么xxx,则读成主谓句子,断句;又如xxx两三点钟的雨/在山前xxx,如读成xxx两三点钟/在雨山前xxx,原句为倒句。
51. xxx也xxx、xxx胡xxx等语气词在句中用来揭示停顿,在随后的停顿中朗读时,不能误认为是副词。如:(1)宇文之也。
52. 引导学生在课堂朗读训练中发现问题并掌握改正问题的方法。
53. 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54.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
55.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57. 句中有"而""则""以"等连词时一般在其前面停顿
59. 充分实践,突出主体。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遇到课文中难读的长句,教师就会迫不及待地进行指导,生怕学生不会读、读不好,而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潜心朗读、断句的时间。《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
61. 仔细揣摩例句,寻找和例句在内容上与结构上的相同点。
64.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出"是关键词)例。
65.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
67. 句中有"而""则""以"等连词时一般在其前面停顿。
68. 隐:大致适合表现隐蔽深藏、私密不露、保守内向等心态或情状。
70.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个雨/山前。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71. "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续。
72.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
74. 听思结合,掌握方法。范读只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的教学指向是帮助学生掌握合理停顿长句的方法。在学生学习长句的朗读时,教师应该时刻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试想,教师范读如果长期只让学生单纯模仿,缺少思考,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他们的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也难以掌握。
76. 其一/犬坐/于前("犬"是名作状,"像狗一样"修饰"坐"的样子,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例。
78. 了解古代国名、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否则会导致朗读停顿的错误。如惠玉/惠济/山阴/芝兰亭,xxx惠济xxx是县名,xxx山阴xxx是县名。玉山/王义书院福/科。(xxx玉山xxx是山名,xxx王义书院xxx是王义字书院的姓氏。xxx福xxx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80.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83. "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85. "而"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86.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88. 关注难点,化难为易。朗读句子做到合理停顿,一定是以初步理解句子意思为基础的。教学二下《问银河》一课中"银河呀,在你的上游有拦河大坝吗?有葛洲坝那样的水力发电站吗?"我先出示图片,介绍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90. 虚:大致适合表现害怕胆怯、怀疑迷惑、猜测试探、躲避闪烁、虚伪矫饰、投机欺瞒、狡猾奸诈等心态和安宁寂静、梦幻离奇、玄虚奥妙、神秘怪诞等情状。虚声往往须配合气声来读。
91. 率/妻(妻子)/子(子女)/邑人/来此绝境。
92. 了解古代国名、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否则会导致朗读停顿的错误。如惠玉/惠济/山阴/芝兰亭,xxx惠济xxx是县名,xxx山阴xxx是县名。玉山/王义书院福/科。(xxx玉山xxx是山名,xxx王义书院xxx是王义字书院的姓氏。xxx福xxx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93. 自由轻声读这两段,想一想:"放心吧,爷爷,我不怕"与"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躯干得一干二净"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是不是前后矛盾?。
94. 京中/有善口技者夫/大国,难测也其/如士石何。
99. 句首助词、关联词后应有停顿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首,表达议论、推论、反问的语气,或引出整个句子甚至整个段落,如xxxifxxx、xxx丈夫xxx、xxxifxxx、xxxtoxxx、xxx至于xxx、xxx盖xxx、xxx因此xxx、xxxbutxxx、xxxitsxxx......在这些词后朗读时,应稍作停顿,不要用下面的文字朗读。例如:若府日出、林飞开。xxx这句话的朗读节奏是:若夫
100.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