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yǒusūnmǔwèiqù,chūrùwúwánqún。
4.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 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首诗。
7. shìzhōnggèngwúrén,wéiyǒurǔxiàsūn。
8. mùtóushíháocūn,yǒulìyèzhuōrén。
12. 《石壕吏》中","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14. 表现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6. 《石壕吏》中,揭露了战争了战争的残酷与罪恶。
18. 《石壕吏》中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
19. cúnzhěqiětōushēng,sǐzhěchángyǐyǐ!
20. 《石壕吏》中写出老妪被差吏抓走后,家人伤心哭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tīngfùqiánzhìcí:sānnányèchéngshù。
22. 《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含蓄地表达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23. 从杜甫的《石壕吏》中可以看出:安史之乱时期,封建统治者(官吏)拉丁征夫、穷兵黩武、苛捐杂税和无尽的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和苦难。
26. 《石壕吏》中杜甫借老妪之口道出的关于生死的哲理性思考的句子:,。
27. lǎoyùlìsuīshuāi,qǐngcónglìyèguī。
29. tiānmíngdēngqiántú,dúyǔlǎowēngbié。
30. 石壕吏》中生动地描绘了差吏的粗暴蛮横和老妇人的凄楚可怜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却不去安慰.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为,但当前这场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作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
34. 是忧国与忧民的矛盾.杜甫一方面觉得官吏抓人去充兵可以扩大军营规模,利于军队的扩充和战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充兵也意味着无数的家庭面临妻离子散,这就是其矛盾所在.但这样的矛盾又统一于一点,那就是杜甫对战争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