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传统孝顺父母不领情说说,跟一些欧美国家传统文化不一样
有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们村,村里有个老爷爷,家里老伴没了,跟儿子儿媳住一个院子。农村那个年代基本都是这个条件,没多少有能力的又是大房又是小房的,跟儿子住对面屋,三间瓦房,中间做饭用。儿媳嫌弃,说孩子一天比一天大了,以后房间给孩子住,然后就在院子搭个窝棚,冬天冷夏天热,把老人送进窝棚。儿子不敢言语只能忍痛把老人送进窝棚,老人为了儿子孙子只能搬进去。倒也没跟儿子过多计较。
又一年过年前几天老头因为吃不饱饭,因为和我家离的比较近,在门口偷偷擦眼泪,有村里人就问他怎么了孝顺父母不领情说说?他说儿媳总找麻烦,自己在家吃不敢吃坐不敢坐,为了儿子孙子自己每天打扫院子做家务做农活,儿媳不领情,吃又吃不饱。有人问那为什么吃不饱呢?他说他不敢吃,吃一口故意说吃饱了,做的好吃的都不给端上来,让我先吃,等我吃完他们就把好吃的拿上来一家吃,我真的不想在这家呆了,这时隔壁一个叔说去村委会找主任谈去,老头一听就不行,找了以后更没好日子过,说还不如去要饭来的自在。
这时有个村里有个委员过来了,把情况了解一下,说这事好办,你照我说的给你儿子写封信,拿东西你就走。他们不管你村委会住来大家管,我看他们脸上挂的住吗?
村里委员属于副村长,主抓村里治安,土地改革,东家长西家短都归他管,老头一听也行,那这封信怎么写?有人在家
拿纸笔给老头,由村委员教导一封简短的打油诗,也是我印象深刻的诗,我一直记到现在久久不能忘怀
信中写道,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出我喂儿。如今我儿今饿我,恐后他儿饿我儿。
老头回去把信放到桌上搬着东西去了村委会,儿子儿媳回家看了信封,抱头痛哭,两口子双双去村委会道歉把老头接回家。从那以后在没出现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儿媳也立势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合家欢乐,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辛辛苦苦,到最后还不得好,呼吁大家有时间多回去看看,哪怕你回家坐坐他们也是高兴的,农村人一般不会表达,但是心里边是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