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上海开埠,以豫园为中心,逐渐聚集了许多苏、浙等地以卖画为生的画家。在未来跨度一个多世纪的时空里,这些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将在这里演绎出一个影响波及海内外的中国新绘画群体——"海派"。都说"海派无派",但也唯有"海上画派"四字能形容其无所不包的特性。
"海派绘画年度研究展(第一回1843-1927)——春江明月共潮生"1月18日起亮相刘海粟美术馆,展出海派绘画早期任伯年、吴昌硕、钱慧安、王一亭等众多海派大师的70余幅作品,呈现海派画家以豫园为中心、以社团为纽带砚田鬻画的盛况。
清末的上海,已是商贾云集之地,侨居上海卖画为生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数。举办雅集,成立书画社团,成为联谊交友、切磋技艺、推销画作的新社交模式。1792年成立的平远山房书画会是上海最早的书画会,之后的吾园书画会、小蓬莱书画会沿袭此风,影响日盛,使上海成为继扬州、苏州之后的又一个新兴艺术中心。到了上海开埠这一年,虚谷20岁,赵之谦14岁,蒲华11岁,钱慧安10岁,任薰8岁,任伯年仅有3岁;而年岁稍长的"沪上三熊"朱熊、张熊、任熊,已在业界小有名气。谁也想不到,未来的"海派"会成为画坛上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览悉数展出早期海派画家代表作。"沪上三熊"朱熊、张熊、任熊,"海派四杰"虚谷、蒲华、任伯年、吴昌硕,"萍花九友"吴石仙、吴大澂、顾若波、胡公寿、钱慧安、倪墨耕、吴谷祥、金心兰、陆恢,"出蓝小才女"吴淑娟,"豫园书画善会"首任社长、"钱派"领袖钱慧安,"海上双壁"吴昌硕、王一亭,"海上四妖"曾熙、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包括首来沪卖画即一举成名的张大千,他们的作品都在展厅中一并亮相。
"海派不是按照定义或师承来定义的传统画派,它是在近代上海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有着相同时代背景、相同地域文化氛围。"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唐永余认为,海派绘画的共性是画作商业化、画家职业化,画家组织社团化,技法传承创新、兼容并蓄、融会中西,风格清新,色彩艳丽,题材喜庆吉祥、雅俗共赏,"各地画家纷纷来沪鬻画,他们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吸收民间及西方艺术养分,求变创新,贴近大众,贴近生活,是对以往传统绘画的超越"。据艺术史学家徐建融统计,来到上海的外地画家,浙江籍约占38%,苏州周边地区约占40%,其他地区仅占22%。其所携浙江画派、江苏画派乃至吴门画派传统,最终流变为以雅谐俗的海上画派。
此次展出的多数作品,为北京瓯江草堂董事长、原国家博物馆收藏部主任易苏昊所藏。他出身于上海,向来有着"海上"情结,"小时候,父亲一有钱就收任伯年的画作,耳濡目染下我也热衷于此,海上画派是研究中国传统画派如何与西方文化融合很好的切入点,是璀璨的文化明珠。"
对于海派画家而言,豫园是一个标志性的地点。这座堪称江南园林典范的古典名园,随着上海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成为书画家的云集之地。初到上海的任伯年曾寄寓豫园的飞丹阁,海派绘画领袖吴昌硕也长期在豫园进行书画创作,海派名家高邕、钱慧安、蒲华、王一亭等,都与豫园有过很深的翰墨因缘。
近年来,"吴昌硕热"方兴未艾,自故宫举办吴昌硕大展之后,浙江省省博物馆和西泠印社都将先后举办相关展览。刘海粟美术馆展厅中,可见吴昌硕《虞山古藤图》《端阳佳果图》《寒香图》《梅石图》,以及吴昌硕、任伯年、王震合作《吴昌硕像》《花鸟图》等多幅画作。
有趣的是,展厅一角打造成了豫园亭台楼阁的样式,亭子中间有一块电子屏幕,点击屏幕就能查看吴昌硕的"朋友圈"。吴昌硕49岁始,有《石交录》(43名好友记录)、《削觚庐印存》(18位好友记录)、《十二友诗》三部反映他和朋友交往的著作,在社团、雅集、戏院中,都留有他们的影子。通过新媒体设备,参观者便能详细了解吴昌硕早期老师潘芝畦、师长兄弟杨岘、知音吴云等人的生平。
"吴昌硕还和京剧大师梅兰芳有着诗画之交,梅兰芳每一次来上海,都要拜访他。"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吴昌硕曾孙吴越介绍。此次展览,吴氏家族提供了部分难得一见的展品,其中就有一把梅兰芳画赠吴东迈成扇。吴昌硕在其上题曰:"自京师出画扇,则畹华之贻画。"吴梅两家自1920年,吴昌硕与梅兰芳联谊以来,戏画求教,逢人称道。
展厅中还有一方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砚台,是吴昌硕1889年自铭自刻泰始钟形砖原砚,其上刻有"磨泰始专(砖)安平,泰瓦磨之间有道在"等字样。"‘道’就是他的方向,他的道是老百姓扎根的泥土。他对瓦当、砖砚、壁画、封泥非常感兴趣,并从中汲取艺术的营养,而这些都是和土有关的。"吴越说,"西泠印社落成时,吴昌硕还提写道,一耕夫来自田间,他永远是以耕夫自居的。"除此之外,吴昌硕32岁时的诗作手写本《红木瓜馆初草》,72岁时作的书画润格账册《笔墨生涯》等也一同展出。
在海派绘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书画雅集以及书画社团的发展对其影响尤为深远。开埠后,上海先后出现了萍花书画会、飞丹阁雅集、徐园书画善会,豫园书画善会、上海书画研究会、小花园书画研究会、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宛米山房书画会、清漪馆书画会、艺观学会、中国画会等近百个书画社团。它们不再局限于古代书画家吟诗作画的文人式雅集,而是侧重于书画家之间的互帮互助,进而成为职业画家推销作品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在,又一场特别的雅集开始了。镜头拉近,吴昌硕、任伯年、王一亭、蒲华几位海派大师无聊的敲击声,引来飞禽走兽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展厅中的画作都"活"了起来。这是刘海粟美术馆发布的展览创意视频,视频中的每个元素都来自海派画家的作品。
欢呼跳跃的喜鹊取材于海派画家丁宝书的《仿新罗山笔意报喜图》,窃窃私语的孔雀取材于陈永的《翠锦红珠美意延年图》,四只山间猛兽来源于海派画家马骀的《四兽图》,骑白马的书生则取自何遂的《秋林觅句图》。至于声称引领时尚潮流的官家,是沈心海画的《当朝一品图》,乌帽簪花红袍宰相,手捋长须,怀抱如意,祝人步步高升;黄山寿亦有《斗酒拈花图》,画了一个头戴簪花者,还有白袍老者和书童侍从,貌似在款款行走。"我们把所有的画用一个小故事串起来,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感受、了解、领略似近若远的海派文化。"策展人、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说。
展览将持续至3月17日。据悉,此次展览为第一期,刘海粟美术馆计划用3至5年时间,每年将推出一个海派绘画研究展,从海派绘画的萌芽、繁衍、拓新、转型延展至今,梳理海上画派的发展脉络。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笪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