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特殊教育学校原什邡市聋哑学校始建于xxx年,是四川省德阳市内最早开办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现分设聋生部、盲生部、启智部,并于2005年秋成立了德阳境内第一所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二十年来,学校坚持"一切为了残障孩子融入主流社会"的办学宗旨,积极倡导"有爱无碍,补偿身心,发掘潜能,让特殊教育在每个残疾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意识。建校至今,在校学生行为合格率、巩固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先后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卫生单位""民主管理先进集体""学生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扶残助残先进集体",xxx、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等各级领导先后莅临学校视察,并题词"祝什邡特校创一流水平",被誉为"特校好典范"。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级特大地震,处于极重灾区的什邡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什邡特校的校舍也不可避免地被摧毁。灾后,重建工作得到了海内外众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大力无私援助,于当年8月破土动工,2009年8月顺利竣工,并于2009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重建的什邡市特殊教育学校占地20亩,建筑面积5800m2,200米环形塑胶跑道及运动场,各教育教学功能室和体育、卫生等配套设施齐全,庭园式的建筑,人性化的设计,舒适的环境,为残疾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提供了一个更高、更美、更好的平台。
学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有爱无碍"的核心理念引领,以"爱"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开展了富有特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结合学校走过的二十年历程和特殊教育的实际,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办学内涵。"一切为了残障孩子融入主流社会",是学校一贯的办学宗旨;秉承"以人为本,有爱无碍;补偿身心,发掘潜能,让特殊教育使每个残障学生获得最大发展"的办学理念,营造博爱、诚信、进取、有序的校园氛围,追求"敬业、乐施、求实、创新"的教育境界,
培养"勤勉、有恒、好学、会用"的学习风尚,形成了乐于奉献,韧性奋斗,自强不息、进取有为的办学灵魂。
通过长期地酝酿和反复地论证,最终确定了校徽和校歌。校徽,让残疾的幼苗绽出生命的新绿,蕴含着祝福残障学子茁壮成长的殷殷真情。校歌——《扬帆远航》,"心系学生,情满校园",抒发出对残障学子的挚爱情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寄予了对残障孩子们的真情勉励与殷切期盼,折射出对孩子们爱的内涵真谛;《特校重建铭》,承载着社会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对特教事业厚重的支持和对残障孩子们长存永久的挚爱深情。
"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诠释什邡特教人献身特教事业,情系残障学子的无为从教的胸怀。
从学校大门开始,有一条为盲生行走服务的专用盲道直达教室,延伸至操场、康复训练、中庭等校园的各个角落,为盲生熟悉校园和学习生活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上下楼梯安装了高低扶手,作为一种导向设施,为盲生安全上下楼提供保障,在各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的门上适中位置,均使用了盲文点字标明,便于盲生了解房间名称和作用。
设立校园文化专用位置,用图片、文字的方式宣传学校校务公开、办学思路、教师信息等方面的内容。
除了配置有塑胶跑道、绿草地的操场外,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内土地资源,修建了盲生定向行走训练场、聋生康复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康复运动场设施。
注重校园绿化建设,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从校园外到校内各处,以花、草、树、竹分布于校园各个坪、台、场、庭角落,做到美而不奢、丽而不杂,舒适宜人。
由xxx副委员长xxx为学校题写的校名;校园正楼上方,"爱"的手势昭示着校内荡漾着的对残疾孩子的浓浓的爱;两块地震异石,一块上面为感谢援建单位和人士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和对残疾孩子的关爱,刻以"爱心苑",另一块上面以手语"爱"和盲文"爱心"相结合的方式,分别置放于学校的显著位置,既是特校特点的体现,更是浓缩了对残障学生的丰富情感。
如今,校园环境清新明丽,一年四季绿树掩映,鲜花盛开;学校布局合理方便,
教学、运动、生活各区独立;硬件设施配备到位,教学楼宽敞明亮,音响设备齐全;实验室、多媒体视听教室、计算机专用教室等设施一流、功能完备;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运动场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了条件;学生宿舍楼干净舒适,冬暖夏凉;学校食堂的食品物美可口,为残疾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为师范千锤百炼,化红烛一往情深;育残童殚精竭虑,击长空执教为民。根据学校的办学水平,结合当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情况,学校制定了:一年促进规范化建设,两年提升质量水平,三年创设特色品牌,四年达到全省一流,六年创建中国西部地区特色突出的先进特校,八年实现什邡特殊教育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目前,学校构建了教学康复部、职业技术教育部、才艺特长部、中心资源室,三部一室的办学格局,正逐步形成以国家课程为主体、校本课程为辅助的课程体系和以康复课程为特色,个别化教育为辅助的教育模式,打造教学康复中心鲜明,职业教育重点突出,特长培养亮点凸现,特校骨干作用充分发挥的办学特色。
学校拥有一支忠诚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职工队伍。其中市县级骨干教师名,高级教师名,其中,袁德才校长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江民特教园丁奖获",省级"助残先进个人",市"劳动模范"、"优秀校长"、"抗震救灾模范"等光荣称号。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精湛,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们以振兴特殊教育为己任,同舟共济、扎实工作、勤钻苦研,开拓创新,为谱写什邡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新篇章立下了赫赫战功。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为了增强教师的业务素养,学校非常注重对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等能力的培养,在常规工作中,每学期每一位教师都要上一节公开课,听课10节,并分教研组进行认真评课。学校争取各种机会,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等业务培训,并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校为教师传经送宝。全校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自觉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50余篇论文获得了国家、省、市级
一、二、三等奖,并有多篇被发表或选载于《当代中国教育理论汇编》、《西部教育论坛》、《教育创新与新课堂指导》、《市场经济与残疾人职业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特教天地》等刊物;参加省、市级特殊教育学校中青年教师基本技能大赛,多次获得
一、二等奖;省级课题《视残、听残学生回归主流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批准立项,正在深入的开展下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命运的不幸,身体的残障,虽注定了命运的坎坷,却阻挡不了孩子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2008年,学校首届高中毕业生杨冬、曹小芸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师范大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兴趣爱好,学校在充分利用自有资源的基础上,并外聘了各类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针对学生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的不同,学校为聋生开设了布艺、美容、陶艺、美发等职业教育,为盲生开设了推拿按摩课程,并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为学生的自食其力提供了保障。毕业后,学生大多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工作岗位,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为培养学生的才艺特长,学校还通过多种努力,聘请多名专业教师,分别从舞蹈、声乐、笛子、二胡、古筝、扬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孩子们受益非浅。聋生的舞蹈多次参加各类演出,受到了来宾和各级领导的好评;盲生的声乐、器乐成绩显著,先后获得了"什邡市十佳少儿电视歌手"、"全国推文艺新人十佳奖"、"竹笛专业十级考核" 等光荣称号。
多年的努力,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受到了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建校至今,学校先后多次迎来了xxx、中国教育部、中国残联、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残联、德阳、什邡两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指导,接待了来自美国、俄罗斯、驻蓉使馆等外国友人的访问参观。
忆往昔,桃李不多,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再创特校新辉煌! 二十余年来,在这里始终战斗着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教师队伍。他们心中满载着对学生沉甸甸的爱和对社会最真诚的责任,默默奋斗在教学第一线。他们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光辉的人性之美,既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教他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和道理;他们用独特的思维理念、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博大的园丁胸怀,呵护着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清贫的事业中,学生的进步是他们最大的收获,学生的成材是他们最大的财富!校园自有真情在,润泽残童格外红!让爱的雨露,滋润残障孩子们的心田,用爱的微笑,伴随残障孩子们成长的每一天!
诚情处处,倾尽心血献特教;血汗番番,殚精竭虑育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