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经历,一个想法会把人引入天堂,也会让人堕入地狱。这其中的差别是由每个人内在的认知地图所决定的,且看我们如何绘制心灵地图。
从把父母当作最神奇的智者,到现在成为他们的依靠,走过人生十几年或几十年的历程后,每个人逐渐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对世界的认知地图,深藏在潜意识或意识中,使我们可以在事情发生是按图索骥。
有人说,一个人十八岁之前有极强的可塑性。那么换言之,十八岁后,当生理的成长逐于稳定的同时,心灵的成长也在逐步稳定,比如形成稳定的人格,形成一套模式化的认知方式,形成惯性十足的行为方式。这种动力定型式的发展,一方面方便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一种僵化顽固的隐患。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总习惯买一张地图,以便在最短的时间走最短的路找到目的地。人生也是如此,每一个人降生下来开始在内心制造属于自己的实相,在脑海里形成对世界的标示,人类透过认知而制造了心灵地图。这期间,会有父母,老师,朋友等各种人的影响与帮助,因此这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难免是负面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地图都难以成为最标准的地图。
是的,心灵地图更多地有益于我们的生存,宝贵的人生经验,几代的文化传承对后人对社会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认知治疗中讲,当凡事绝对化,以偏待全时,凡事就有可能走到歧路。就有如一张城市地图,永远不等于这个城市本身。城市是发展变化的,日新月异的,所以城市地图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其发挥本应有的作用。
城市地图可以改变,心灵地图自然也要根据需要变化。没有哪个人的心灵地图是完全正确的,也没有哪个人的心灵地图是一劳永逸的。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想法的不同缔造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弹性中做事,发展中做人,其间自然少不了一本可以自动变化的心灵地图。
让心灵地图如水般无定形,遇杯就成为杯的形状,遇杯就成为杯的形状,遇瓶就成为瓶的的形状;遇茶就成为茶水的味道,遇糖则成为糖水的味道;遇寒为冰,遇热为汽,充满变化,与万物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