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进步,社会也对教育有了高度的认识及要求,尤其是学前教育也得到了深度的认识。
因此作文已不再是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的专利了。作文也在一步步融入幼儿园的小孩子生活和学习当中,当然有所区别的是,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接触的是口头上的表述——口头作文。
一、幼儿学写口头作文对其学习成长的帮助。 1、发展其语言表述能力。
幼儿进入大班后的各方面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在语言表述方面。他们从简单的表述一件事到现在可以详细不错的学述具体的事件,而且还能加上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和看法。
幼儿看待事情的思维已经不简单的停留在表面上,他们可以区分好与坏,善与恶,已经能初步的判断是非了。那么如何使幼儿的语言表述更规范更清晰更具体呢?因此,在大班里幼儿进入口头作文的学习来引导、锻炼、规范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使语言能力有了更一步的提高。
2、为入今后的作文学习做铺垫。幼儿口头作文是孩子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之间的桥梁,可以为今后些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口头作文,就是希望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之间,寻找一个桥梁,使孩子能够顺利地完成从口头语言表达到书面语言表达的过渡。每个孩子在心里都有较强的口头表达欲望,作为老师和家长应抓住这个好机会,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为幼儿加入了口头作文的学习和练习。有很多家长朋友并不明白其中的重要性,也不理解老师的教育工作。
(有些口头作文时需要家长记录完成的。)有些家长认为,小小的孩子为什么现在就学习"作文"以后上学后不是也能学习吗?其实家长只看到了表面上的"繁琐",其不知幼儿在口述的过程中就是一种提高的过程,一种理解的过程,一种学习词语的过程。
在一开始的表述中他们不会加入太多的形容词,就像白开水一般平淡无味。但是通过这种不断有序的锻炼后,幼儿会加入自己知道的美丽词语来丰富自己的口头作文了,使口头作文有了"草莓味""香蕉味""菠萝味",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写作"特色。
他们在幼儿园里接触过了口头作文,了解的写作的模式,那么在升入小学后在学习作文时就不再陌生。因此也就会加大幼儿学习口头作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写好作文呢?写作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是尤为重要,所以在幼儿阶段根据幼儿对万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培养与激发对作文的学习,为日后做好基础及铺垫。
3、帮助幼儿巩固拼音的学习。在幼儿进行口头作文的时候,是需要家长帮助整理记录的。
但是第一道程序是要求幼儿用已学过的拼音来自己记录,真正实现想与写同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幼儿自己用学过的拼音来完成。
虽然幼儿也会做拼音的习题来练习,但什么是对拼音的检验呢?就是达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在幼儿自己用拼音记录口头作文的这个过程中,既节省了平日里对拼音的的复习的时间也到达了从实践的角度对拼音的巩固复习。节省了时间也到达了学习的目的。
二、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口头作文的培养? 1、先从说什么就写什么入手。简单记录自己所经历的事件。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像万花筒,像七色彩虹。园里有各种社会活动、学习活动,家里和爸爸妈妈出门旅游,亲友聚会。
孩子们聚集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说话都说些什么呢?无非是向别人讲述自己每天的所看所思或亲身所经历的事情。
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把自己所说的这些内容,只要用文字原原本本地写下来,就是作文,就是文章。
2、写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先讨论交流,再落实到笔头上。为幼儿定下某一事件后,并不要马上让幼儿完成。
而是大家在一起复述,讨论。例如:参观部队回来后要求幼儿写参观部队的感受。
先不着急写,先请幼儿回忆然后把在部队里看到有趣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交流。结果,幼儿你一言,我一语,表达得非常清楚,其中的事情好像一下子又回放了一次。
回家后,要求幼儿再把事件向家长描述一遍,(加深幼儿对事件的印象,顺清思维。)然后在用笔记录下来。
结果连班上语言表述较差的幼儿,都能记录的很清晰。 3、老师尽量不做范例,让幼儿写出自我风格。
为了减少千篇一律的现象,老师在辅导幼儿学习口头作文的时候,除了向幼儿讲述写口头作文的要求外(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自己的感想体会)减少给幼儿固定的模式。因为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老师经常举例示范作文,那么整个班级就会出现"一样"的口头作文。
幼儿这段期间本来就是一个兴趣培养阶段,基础阶段,我们不是要求幼儿能够写出多么好的东西,而是培养幼儿的一个兴趣,一个学习的过称,最后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写作风格。我们应给提倡幼儿:嘴上怎么说,手就怎么写,即"我手写我口";写自己想说的话,爱说的话。
这样,由于写了自己想写的情景,说了自己喜爱说的话,贴近了幼儿的现实生活,抒发了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因此写出来的口头作文就容易做到内容具体,语句表达顺畅,有特色。 4、口头作文可以从幼儿熟悉的、广泛接触的、易懂的内容开始训练,逐步过渡到有思维、想象、分析加入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