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少时壮志凌云,也曾飞黄腾达,但壮年之后屡遭政治打击,一生漂泊不定。然而热爱生活的他很少浪费时间感伤,贬到哪儿吃到哪儿,从猪肉到河豚,从荔枝到羊蝎子,体现了一个高级吃货的自我修养。
有史料记载,苏东坡喜欢吃河豚,有人请他吃,他大叹:"死了也值得!"
苏轼做大官有钱时爱吃,吃山珍海味;遭贬谪没钱时嘴也没闲着,吃草根野味。不仅饮食品味极佳,而且热爱下厨烹饪,还能写下很多妙笔生花的诗句评点赞颂美食。
苏东坡,堪称一位骨灰级别的"美食家",北宋首席美食博主!
孟浩然大概是诗人里最爱吃的,对他而言,爱吃胜过爱生命,富贵功名于吃而言,不过浮云罢了。
公元727年,38岁的孟浩然心血来潮,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本来想谋个官,结果没考中。几年后,他又去了一次长安,但依然无果,又回到襄阳。
孟浩然这么才高八斗的人,居然谋不到一官半职,可把当时的襄州刺史韩朝宗愁坏了。韩朝宗想要将孟浩然推荐给朝廷,所以就约他见面。
到了约定那天,韩朝宗左等右等不见人来,于是派人去请。原来,孟浩然正和一位老朋友吃肉喝酒呢。来人说了原委,孟浩然恼了,挥挥衣袖说:"业已饮,遑恤他!"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其他事都靠边站,生命中只有吃才是最重要的。
那年,王昌龄遭贬,路过襄阳时,特地拜访孟浩然。正巧孟浩然患背疾在身,医生告诫他万不能吃海鲜。
可是老友欢聚,孟浩然把医嘱抛到了九霄云外,饮烈酒食鱼鲜,王昌龄走了没多久,孟浩然就病情加重,驾鹤西去了。
一代诗人死于自己的"贪嘴",若非那一次"任性",孟浩然会否留下更多绝美的诗篇呢?
李白出川,初到长安,拜访贺知章。看了他写的《蜀道难》,贺大人赞叹不已,称其为"谪仙"。后来,因为诗歌方面成就非凡,世人又称他为"诗仙"。但他自己最得意的称号,应该还是"酒仙"。
杜甫,前半生游走仕途富贵之中,后半生沦落漂泊,但这无疑让他比那些一生锦衣玉食、不知饥饿的人来说,更能体会一蔬一饭的重要与美味。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从洛阳回华州,顺路拜访好友卫八处士。
条件简陋,好友只能用春韭菜和掺有黄粱糙米的热饭招待,杜甫却吃得津津有味,写诗赞道: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赠卫八处士》)
一生颠沛,却对美食衷心不改,诗兴湍飞。只要心中有诗,凭着对生活的那份热爱,无论日子难易,也终将能过得有滋有味。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此外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既会烹饪,又爱烹饪,可以说,陆游是一位不亚于苏东坡的业余烹饪大师。在他的笔下,佳肴美馔更多了一些诗意之美。
郑板桥不仅是清代有名的画家、书法家,也是一个热爱美食的"吃货"。
他主张儒雅,像"白菜腌菹,红盐煮豆,儒家风味孤清";主张自然,"三冬荠菜偏饶味,九熟樱桃最有名";主张鲜活,"湖上买鱼鱼最美,煮鱼便是湖中水"。青菜萝卜,粗茶淡饭,是其饮食上的养生之道。
袁枚,清朝乾嘉时期的诗坛盟主,少年及第,曾任江宁等地知县,38岁致仕,筑园林(号随园)于小仓山。
长期优游诗酒、风流倜傥的生活,加上为其掌勺的家厨王小余乃一代名厨,使他得以遍尝各式美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八个字用在袁枚身上,最恰当不过。
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者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笋矣;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彩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如此,而后可与论诗。——《随园诗话》卷一
味甜自悦口,然甜过则令人呕;味苦则口螫,然微苦则耐人思。要知甘而能鲜,则不俗矣;苦能回甘,则不厌矣。——《随园诗话》卷七
袁枚十分留心各种饮食的特点和烹饪技术,广搜博尝,"善取于人"。后来,他总结四十余年的美食经验,写出了《随园食单》,成为中国食谱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