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爱是一切的基础,爱是一切的源泉。在这么多年办教育的过程中,笔者收获最多的是关于爱的体悟:启蒙之爱给孩子,团结之爱给教师,奉献之爱给幼教事业。
中国文化有个误区,总说"男主外,女主内",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总是当"甩手掌柜",在幼儿阶段,这种父爱的缺失可能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幼儿园提出"父职回归,与孩子共成长"的教育理念。
在2008年的一次家长开放日中,幼儿园吹响了"爸爸集结号",点名要求爸爸来参加。几年来,"爸爸也温情"的主题式家长开放日活动越做越红火。2011年园里借助传统的"嘉宾有约"活动,邀请爸爸们来当一次嘉宾,参与一次教育活动。比如:当交警的爸爸来讲解文明交通的知识,当医生的爸爸来谈谈保护牙齿的方法……"爸爸也温情"演变成"爸爸了不起",爸爸的主动参与,让亲子关系更进一步。
渐渐地,园里聚集了一大批热心教育的爸爸,希望这些"爸爸能人",能以爸爸影响爸爸、爸爸带动爸爸的形式,让更多爸爸参与进来。2013年5月,成立了"爸爸俱乐部",包含了"爸爸也温情""嘉宾有约日""爸爸助教团""父子拓展营""爸爸沙龙坊""爸爸微学堂"等六个主题活动,构成了园本课程。幼儿园要求更多的爸爸主动和孩子玩在一起,陪伴孩子体验共同游戏和探索的乐趣。
幼儿园呼唤父职回归,正是看到了孩子在童年时期最纯真的需要与渴望,这样充满"爱"的生长课程,有现实意义,更有生命价值。让孩子在父性的回归中感受温暖,在"有你真好"的回味中成长!
关于教育,杜威曾提出一个论点:教育即生长。人的生长是一种内在的主动的生长,教育要做的不是强行把一些东西(比如知识)从外面放到"人"这个容器里面去,而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本来就存在的能力通过引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所以,笔者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去解读。
首先,要知道生长是自然的。孩子是自己成长的主体,在其成长历程中,不需要教师们施以过多的设计、干预,甚至扭曲,生长是自然的,教育要顺其自然。其次,要了解生长是自主的。当前的幼儿教育必须承认并接受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给孩子自主学习、自主游戏、自主运动的权利,甚至自主生活的权利,让孩子做一个最像自己的"自己"。最后,要明晰生长是自由的。生长存在无限的可能性,在孩子成就自我的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成功或幸福的模式,教育所成就的人生是开放自由的,自由生长才能丰富并丰满孩子的一生。
自主锻炼,促生长。"自主"是孩子玩耍最有利的通行证,"放手"是教育最有效的敲门砖。幼儿园将教师定位在"环境的创设者" "玩伴""观察者""引导者"上,对晨间锻炼材料进行了更大限度的丰富,创设了一个能玩起来的自主运动世界。
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生长的终极目标。教育的目的就是守住孩子当下的幸福,成就孩子幸福的明天。
儿童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机体在生长发育外,精神也在成长。幼儿教育的过程本身是体验幸福的过程,在幼儿园阶段为孩子们打下一个幸福的基础,有利于他们今后打开更广阔的幸福空间。
举例说明,幼儿饮食一直是幼儿园以及家长非常关注的话题,如何让孩子吃得健康、吃得快乐,引起了园里教师的思考。2008年,幼儿园推出了"娃娃餐厅,乐享生活"的课程,让孩子们自主参与生活美食的准备、制作、品尝、鉴赏等过程,每月还会推出"明星餐厅""明星小厨师""文明小食客"等评选。2011年幼儿园教师编排了包含"餐前食谱介绍""节日自助餐会""明星小餐厅活动""主题美食节"等一系列活动课程。
园内的"娃娃餐厅"还带动了家庭厨房变革。2013年11月,美食节活动之"餐盘上的童话"儿童营养美食推介会火热开展。经过大厨神、小厨神们的巧手制作,那些看似寻常的米饭、蔬菜、肉类、粗粮等等,演变成一个个鲜活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