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书山浩浩,学海淼淼。廿八之年,不忘初心。锲而不舍,砥砺前行。恩师浩荡,没齿不忘。同窗情深,地久天长。寒暑轮回,已然三年,临近之际,忆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谢父母,授体之发肤,教处世之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孤身求学于千里之外,不能常伴其左右,羞之愧之,唯蹈厉奋发,力学笃行,训致其道,报反哺爱,答三春晖。
谢恩师,求学三载,幸遇丁老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此乃陋喜托龙门,三生有幸,先生生于甲辰,望之若庄严,亲之甚和蔼,学富五车,著满中外,心无旁骛,专心于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吾屡屡如梦初醒,醍醐灌顶,吾常与先生公事,关怀备至,一言一行,奉为楷模,敬仰之心,溢于言表,誓当饮水思源,结草衔环以报。
谢同门,师兄俊杰,英姿飒爽,才高八斗,每遇困惑,孜孜教诲;然有洁、刚、晶,浩然正气,才华横溢;及师弟师妹鑫、峰、鹏、萍,语笑嫣然,坚忍不拔;乃至舍友修、禄、剑、波,乐于助人,博学多才。见贤思齐,与之共处,不胜荣耀。
三载冬夏已尽,然学无止尽,"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必将牢记!
丁雪兴,男,江苏苏州人,石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会员,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西北分会理事等职。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密封专利授权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认真给学生传授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知识点讲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身为老师最基本的要求"。这是丁雪兴老师30余年的执教之"道"。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金城五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春意盎然,美不胜收。壮哉工大,江河交叠,群山环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日月轮转,时光飞逝,三载春秋,倏忽而过,恍若隔日,感慨万千。
时光易逝,青春难追,同门师长难相见。然母校庇护之恩,恩师育人之情,同门互助之谊,刻骨铭心,结草难报。谨以此文,聊表感谢。
长路漫漫,自齐鲁大地千里求学,深谙"立志宜思真风致,念书须尽苦工夫",遂立下誓言,三年必当如黄河之水奔腾到海,不负君来不负卿。所幸,得恩师项长生悉心教导,言传身教,受益终生。恩师修业贞谨,学识渊博,德才兼备,雅量高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望之俨然,近之平易。恩师于我,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绝不假手于人,传道受业,亦师亦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男儿担当,以身作则,潜心学问,实乃学生之榜样!学业上,文献查找,课题设计,模型建立,软件分析,数据统计等等,恩师必会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学生愚钝,聆听教诲,求学其下,往往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生活上,恩师待我,照拂有加,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学海长途,何其幸运,得遇陈向军老师言传身教,理论实践共进步。又得王立宪老师传授桥梁检测诸多知识技巧,凡事"力臻至佳,精益求精",教导甚多,帮扶甚多,倍感启迪,在此谢过!三载春华,承蒙恩师教导关爱,滋润生命,学业顺利,暖透余心,可谓是"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此生无以为报,唯有再致谢忱!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相遇同门好友,夫复何求。师兄周宇,飘逸俊朗,承先生之智慧,潜心学问,求索未知,人皆称善,莫不拜服,乃众师弟之表率。师兄孙虎,温文尔雅,幽默风趣,谈笑无忌,乐于助人,往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倾尽所有,协助师弟。人生幸遇两位师兄,感激之情,千杯难敬!同门孙伟,面若皎月,体态微胖,乐于助人,宽厚稳重,最是擅长模型建立,往往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耐心帮助,时时沟通,令我受益颇多。同门原子,容色上品,为人幽默,喜好篮球,江湖男神是也,最是擅长论文翻译,学习外语文献时打通我的任督二脉,功力大增,助我成功。同门李牧晨,为人义气,不拘小节,天资聪颖,最是擅长数据统计,令我受益良多,且与我同乡,故事事相息。同门赵竞,体态均匀,爱笑爱闹,颇为风趣,清秀五官自带帅气,最是擅长文字图片整理,论文写作之际,指导颇多。舍友苟宝龙,身材颀长,学霸人设,江湖尊称"龙哥",无论是学业考试还是论文写作,皆是对我细细叮咛,耐心指导,有大哥如此,幸甚!好友吴伟科,外表冷酷,沉默寡言,内心似火,铁血柔情,为之楷模,为之榜样。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岁月悠悠,与君同谊。同门好友,一路走来,相扶相携,精彩斐然。同门好友之情,历历在目,片刻不敢忘却。愿来日方长,愿江湖再见,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学校切切之恩,师长同门拳拳之情,若九曲黄河,滋润黄土高坡。若有需要,必以三春晖报之。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敬谢无穷!
项长生,男,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系主任,副教授。在兰理工20余年,他始终走在教学研究的路上。荣获全国《结构力学》讲课竞赛三等奖,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
2018年10月,在第六届全国《桥梁工程》教学研讨会上,项长生将多年来自己和团队的教学思考和实践做了题为《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桥梁工程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实践》汇报,被专家们评为最接地气的报告。2019年,因一节"咖啡课堂"被同学们誉为"最可爱的系主任"。
丙申年丁酉月初至金城,已两年又八月,暑往寒来,未有觉察,重回首,去时经年,恍如昨日,然日月既往,不可复追也。父母授之身体发肤,师长授之才学,朋友授之技能,众人助吾之情,未敢忘焉,时值孟夏,初稿既定,谨以此浅文以记之。
"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腑"乃余之故乡。吾乃布衣世家,笃修宗德,亲邻相睦。严父慈母,年逾天命,仍背日面土,甚是辛劳。吾背井离乡,辗转求学十数载,不察父母容颜之渐改,为人子也,未能常伴左右、分其忧、担其责、尽孝于膝前,惭愧不已。然古语有云:立身行道,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吾本顽愚,幸遇恩师众贤,多方关照,获益良多。恩师袁博士,刘博士,博学笃行,教学有方,以春风化雨之陶冶,润物无声之教化,对吾循循以导,谆谆而教,论文自选题、实验设计、完备结构、结果分析、论文修改至成文予以悉心指导,吾之幸也;学校、学院供平台以利、团队众老师供学问以授、师兄弟姐妹供帮扶以助,亦吾之幸也。
百年工大,巍峨而立,今将别离,不舍依依,工大奋进求是之校训,红柳奉献之精神,吾牢记于心。惟愿母校续辉煌,学院创佳绩,老师工作顺,同学程似锦。寥寥数语未表吾心之万一,恭列诸君于文末,以表谢忱,若有缺漏,望涵之。
感谢论文评审专家及答辩组各位专家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论文提出宝贵意见。
感谢自然科学基金(31460629)对本论文提供的基金支持。
感谢袁惠君老师、刘左军老师、马建忠老师、伍国强老师、巩慧玲老师、李善家老师。鲍婧婷老师、唐爱丽老师、王玉丽老师、王永刚老师、范文广老师等各位老师。
感谢李虎军、刘海龙、张小瑞、杨丽云、王玉贤、唐旭旭、蓝雯琳、李盼盼、薛丽媛、吕婉灵、刘志鹏、徐文、罗文、邓子兵、徐进、张婷、孙萌等各位师兄师姐;感谢马倩国、李欣、李辉、蔺丽媛、阴盼晴、田泽、蔡晓玲、李渊利、何英迪、王丹、杨恒、刘金涛、李建钢、秦荣、邱粱堃、王启台等同学;感谢高泽、王绢绢、宋旭东、王金龙、李智强、苟伟、朱永红、吕鹏、刘金宝等师弟师妹;感谢西部生态恢复团队、感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感谢兰州理工大学。
袁惠君,女,汉族,1974年5月生,甘肃天水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4年在兰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草学会草业生物技术委员会理事,甘肃省生态学学会会员,《草业科学》杂志审稿人及巴基斯坦Haripur大学外籍博士论文审阅专家。目前主要从事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研究生指导及植物逆境生理与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完成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SCI收录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已授权4项;参编教材4部;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3年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优秀奖;2017年获得"兰州理工大学第二届微课教学竞赛"二等奖,被评为第七届和第八届 "挑战杯" 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等。
刘左军,男,1957年10月生,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物系生物专业,2002年在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国家基金委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目前主要从事生物统计学、生物资源学教学、研究生指导以及荒漠化治理综合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先后承担纵横向研究课题15项,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重大项目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参)编教材2部,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