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3.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4.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8.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9.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1. "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12.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6.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7.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19.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20.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1.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5.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28.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31.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3.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4.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老子名句
35.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36.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37.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8.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39.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1.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3.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44.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45. 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47. 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48.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9.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50.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2.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53.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56.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57.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8.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60.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1. 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63.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64.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65.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67.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6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9.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70.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7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4.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78.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80.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