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看见吐芽的柳枝,晋文公珍爱地掐了一枝,编了一个圈戴在头上,随后他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3. 大树又粗又壮,就像一把打开的雨伞,为人们遮风挡雨。
4. 为迫使孝顺的介之推出来共享富贵,有人出了个放火烧山的臭主意。
6. 因受佛教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柳枝有避邪镇鬼作用。
7. 大树又粗又壮,就像是仙女的一支铅笔,在狂风暴雨中不停地摆动。
8. 换一句话说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一个事物比喻成另外一个事物。
11.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12. 山火烧了三天三夜,介之推与老母抱着一颗大柳树被活活烧死。
13. 大树又粗又壮,就像是一个巨人,巍然屹立在天地间。
14.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16. 我们可以把原来的事物称作本体,把用来作比的事物称作喻体,表示相似的词语叫做比喻词。
17. 大树又粗又壮补充句子,可以比喻成事物,如:大树又粗又壮,像电线杆立在天地之间。
19. "大树又粗又壮就像什么"这是一个比喻句的句式,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就是打比方,用浅显、生动、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0. 有一次,晋文公饿晕过去,介之推毅然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烧了给他吃,是晋文公的救命恩人。
21. 大树又粗又壮,就像一排排庄严的士兵,尽职尽责地守卫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22. 待晋文公猛然想起那段不平常的经历时,介之推已经背着老母隐居到绵山。
23. 在《西游记》中可看到观音菩萨用柳枝沾水普度众生的描写。
24. 大树又粗又壮,就像是守护边疆的战士,英姿飒爽,斗志昂扬。
25. 晋文公执掌朝政后,对许多功臣大加封赏,惟独忘了介之推。
26. 人们认为柳树有灵性,无论插柳还是戴柳,都是人们追求自然的和谐,体现一种欣欣向荣的精神。
27. 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28. 大树又粗又壮,像是顶天的坚柱,为我们撑出一片天地。
29. 后来,由于清明节影响不断扩大,人们仅将七月十五和十月一日当作鬼节,而对清明另眼相待了。
30. 第二年,晋文公又来到绵山祭奠介子推,看到那颗被烧焦的大柳树又复活了。
31. 也可以比喻成人物,如:大树又粗又壮,就像战士一样笔直的站在那里,安静地守卫着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