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写不出理想的"真诗",我感到空无,与活着的无意义,那时"死亡"的意识,时刻冲击着我;所以1992年,还是一个高二学生不想写"假诗"的我,放弃了写诗。并且,当自己读到一些发表在刊物上的诗歌时,我惊讶这就是诗吗?这也能发表出来吗?我开始质疑自己,从而开始质疑起那些刊物上的"诗歌",并且厌恶那些"假诗",发誓不再写诗,做一个诗人。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凡沾上"诗"的东西就觉得沾上"屎"一样。鹅毛诗就这样在口水、垃圾、下半身、屎尿诗飞扬跋扈的时代高贵地存在。我只能这么在山摇地动的浪潮冲击下,坐怀不乱地做写作的"托尔斯泰"与"萨特"式的贵族。
从没有遭遇过海外劲敌,一直只与塞外纠缠的中国,在皇朝体制下,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直到晚清遭遇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击以后,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的中国,在为图存救国的路上,精英知识分子们却把一切脏水泼向了讲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直主张礼乐的传统文化,对凡是产生于帝制社会的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开始崇洋媚外式地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强调一切向西看,向西方学习,以各种形式提倡科学、民主、自由。以反帝制为代表的文化界斗士,把一切传统礼教文化认定为是"吃人"的文化;追求"科学、民主、自由"为代表的"五四青年"在继承了斗士精神的同时,接受了"唯物论",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体制比皇朝体制更为"吃人",以风雷一般对封建余存,资本毒草进行了无情清洗。
在"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的思潮下,彻底打开了中国一直朝大海关闭的大门。汹涌的西方思潮泥沙俱下地冲进了中国人的脑子,使得中国人的眼睛在物质贫乏的时期,在"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捉到老鼠就是猫"的行动下,承载"耕读齐家",把"讲情义、讲文明、讲礼貌、讲信任、讲天理、讲秩序、讲道德、讲良心、好诗书"这些老百姓一直奉为天的中国乡土精神,在汹涌的金钱第一的浪潮中不断被冲洗。
口袋里有了几个钱想做贵族的中国人又开始提倡复兴中华文化。于是打开散发出几千年霉味的文化宝库,从中挑挑选选,选出些适合传媒传播的诗词,不断以各种形式开始传播。
在如此的文化背景下,我们"文化复兴"的目的是为我们找到文化自信?还是为我们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提供证明?
作为古典文学高峰的《红楼梦》,却残缺在我们面前,我花了31年寻残觅缺,考古复原再现了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有朋友阅后说,文化复兴的标志应当以残缺的《红楼梦》得到完整的再现,以曹雪芹书写的原貌呈现于世为文艺复兴的标志,同时我的"似神仙下凡,火烧不死,寻残觅缺,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如曹公在世,雷劈不倒,食风餐月,复原《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的精神,与我的"死心塌地,刳肝为纸,丢得起,闲云流水,是非任他众生论;居高临下,沥血书辞,看已透,朗月清风,功过自留后人评"敢于担当淡然处世的无畏气概,不愧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榜样。另外,我的"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之胸怀更是天下人文情怀与贵族风范的样本。
某日,看完这番我——赞我之言,誉我之话,看之畅我之心,又觉受之有愧。只但愿我所付出之心血能尽快淌流,进入还怀有人文心胸者的视野,以不负我之年华。否则,我考古复原再现出来的百回曹雪芹《红楼梦》若只能成为我个人独自赏玩的私藏书,那才是对天下人有愧了;若在此号称的太平盛世下,不能以出版方式传播出去,是我有愧于天下?还是天下人有愧于我?答案在哪?但愿在实现自己阅读梦想的同时,也帮全天下人实现了阅读的梦想。
2017年10月14日早晨7点半至8点半在湖南师范大学附中1608班我以题为《曹雪芹的"红楼梦"到哪儿去了》的讲座中讲到:"我们现在读到的《红楼梦》已经不再是曹雪芹写的真正《红楼梦》原版。我们读到的《红楼梦》就是说前80回,也是一代又一代学人用其民间发现的零零散散的抄录本汇校而成。就是程高本120回《红楼梦》前80回也是从民间搜罗到的抄录本汇校而成的。而各个时期的抄录本中有漏字漏句,有的在这个本子上有半句,有的在那个本子上有半句,甚至把语句抄录颠倒的其他各种现象。所以学者们都按照自己的学问与修养造诣选取,使得各种汇校的本子,虽然整体内容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语句字词上却时有出错甚至有不妥之处,我在研读中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因此在前八十回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作底本,以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校对的本子以考古复原的方式汇校而成文本后,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第3版通行本《红楼梦》汇校一次成文后,还有语句不通、不解处,再参照程高本前80回进行复原。加上我从程高本后四十回再现出来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而编成了一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这才算是真正最贴近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最好的文本。"
(一)、从索引、考证派突破到开创"考古复原再现曹文"
索引、考证派红学的研究者,以严谨治学态度,解密的姿态,苦心搜集文献史料,企图探寻《红楼梦》真事隐去的究竟,找到最终解开《红楼梦》之谜的钥匙。
"考古复原再现曹文"的创始与集大成者唐国明,以文本形式实例确切证明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藏着《石头记》脂批中提到的全部百回大文《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文20回。
(二)、铁证了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完成了的,而且他只写了100回。
(三)、自从唐国明考古出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自2011年发表问世以来,红学界的声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唐国明再现曹雪芹文笔的成功,成了曹雪芹《红楼梦》由残缺到完整呈现的分水岭。使得红学界——
【1】、由以前否定程伟元高鹗,变为现在肯定程伟元高鹗的功劳。
【2】、由以前说曹雪芹没完成《红楼梦》占主流的声音,现在已经变为曹雪芹完成了《红楼梦》的声音占了主流。
【3】、2019年3月22日一文化单位推荐唐国明长篇小说《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参评茅盾文学。
竟如唐国明在本书的自序中所说"倘若他年雪芹在,国明何须苦十年",唐国明以从元至9元一天伙食的坚韧"工匠"精神,隐居岳麓山,几十年如一日的对《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的发现,再以考古的方式复原、再现了《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 这可以说不管在文学上还是在红学上都是开天辟地的,因此推荐此作品参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