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2.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3. 行云流水的文风,迭出的名句。苏轼在《文说》里曾自信地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这真不是吹。全词从头到尾没有一个生字、僻字,从头到尾博学的苏轼竟然一个典故也没有用,连借代、倒装这类容易造成理解困难的惯常诗词手法,词人依然没有。从下雨写起,落雨而止,边写边感,一气流贯。不仅达到王国维不隔之说,也将词写得轻灵飘逸,音节谐婉。词人似不着点力,读者也读不费力。
4. 一念三稽首,报答迄未议。——出自陈造《病起四诗·四论报》
7. 《定风波》(苏轼)词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8. 在苏轼的诗词文章中,我们常常能读到许多人生的大智慧。
9. 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则兵易解而功易成。
11. 《定风波》(苏轼)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12.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为董清凉。万起下样比用归来颜愈少,微会向,会向时犹格这岭梅香。----苏轼
14.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16. 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18. 体会词旷达豪放的意境和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自己的志向。
19. 有的人追求声色犬马,追逐权力财富,这当然能给人带来快乐,我们不必表面谴责而内心渴求,但是,这种快乐猛烈却也短暂,同时会产生更多的欲望,使人又跌入不能满足的痛苦之中。
21. 道气每时起飞道气每处落定都小一步用物对云淡风自他一人他的寻找一双能格睛能看清水后这带利以的个带利以影用物对说生命是一次旅地多开上水后这在穿越自己的心灵梦有多物成爱有多深原来只是一道风景
25. 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但苏东坡却写出了人生大智慧。
26. 豁达的人,有着健康向上的思想,洒脱坦荡热情开朗;豁达的人,敢于直面得失敢于示弱善于修正自我;豁达的人,光明磊落,不会文过饰非,更不会暗箭伤人,热爱别人也为别人所热爱;豁达的人,宽容大度,在他面前,不必为说错一句话而担惊受怕,不必为做错一件事而惴惴不安;豁达的人,从容淡定,听到逆耳忠言会报以感谢,听到诽谤谗言则会一笑了之。
27. 请得一日假,来游半月泉。何人施大手,擘破水中天《半月泉苏轼、曹辅、刘季孙、鲍朝懋、郑嘉会、苏固同游,元祐六年三月十一日》
28. 苏轼的这份旷达与洒脱,如果只是停留在这首诗词里,那这首词的魅力起码要少一半,毕竟之于中国,所有最好的艺术,最终都会与人格相合。苏轼此词亦然。通过这两件事,我们能看到一个真旷达的名士。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29. 写苏轼自嘲自伤,年华逝去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30. 汝今志于学,一念贵操守。——出自真德秀《志道生日为诗勉之》
35. 苏轼有一位好友王巩,"乌台诗案"时,受苏轼牵连,被贬到了岭南宾州,是受牵连最重的,这让苏轼一直觉得自己很对不起他。
39.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40.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4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