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是"自然",从根本上讲就是事物本身固有的那个样子,自然而然的、天生的。根据事物本身的状态成长,就会达到生命最好的状态。
7.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9.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1. 老子云:"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出自第十九章)。素:事物本色,朴:天然。老子要求人要质朴无华,少私心,去贪欲。否则,有绝顶的学问也要招灾惹祸,伤身损寿。只有"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保持恬淡愉悦的心境,对心身非常有益,祛病延年、长命百岁。
19. 第二,人生。老子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贵身自养,摄生修行;二是柔弱不争,致虚守静。前者在第十三章有精彩的论述:"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既然身体能与天下并重,那么怎样贵身爱身呢?老子认为,首先应摈除五色、五音、五味这些物欲享乐,然后注意摄生,见朴抱素,加强个人修养。后者是老子反复强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体现了一种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人生哲
22.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7.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思想丰富,主要内容包含三个主要范畴:
30.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32.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5.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38. 内容:《老子》一书共81章,上篇称为《道经》下篇称为《德经》,总称《道德经》。无论在中国的哲学、政治、军事、管理、宗教、文学、伦理等诸多领域,此书都可称得上经典名作,它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39. 老子的《道德经》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道德经》涉及养生的内容主要有:
40.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44.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4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46. 道德经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究竟长什么样子?
50. 第一,宇宙。《老子》在第一章开宗明义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心目中的宇宙就是"道",道无所不在,周行不止;道是万物的根本;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无形物。他的这一思想,冲破天帝造众生的神论观点,在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首创。
53.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4.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56.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57. 第二就是"无为",老子在治国方面提出"无为而治"这一政治主张,就是希望百姓安居乐业、和睦安宁,而"无为"就是不乱折腾,一切顺应事物的本性。
58.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60.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63. 第三,政治。老子最著名的政治主张就是"无为",这是他认为的治理天下的最高原则。他们导顺应民心,符合天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治大国,若烹小鲜",消除一己之心,使民众安居乐业,实现无为而治,达到"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
66. 道德经主要讲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包括做人的道理等等,都可以在从中学到。道德经由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贯穿全书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辩证,想要人们用辩证的思维去想事情思考问题,培养独立的精神。《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67.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77.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82.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4.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86.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89.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