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王尔德曾说:"我年轻时以为金钱最重要,等到老了才发现,的确如此。"
不管是嘴里说着"赚多赚少无所谓,能吃饱穿暖就行",以表示对于金钱的不屑;还是开口闭口都离不开"到哪里发财"的所谓"铜臭味",以及明知"长期熬夜加班真的会死"不是调侃,却依然"拼命"赚钱的执着,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赚钱当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大概,不管一个人有没有清晰地对于金钱的概念,当生活的重担落在了自己的肩上,"人为什么要努力赚钱"便不言自明了。
就像有人对于这个问题的高赞回答:"赚足够多的钱,最起码能够让你有着面对未来,面对未知风险的底气,让你拥有着最大的安全感。"
比如,钱不能买来爱情,却可以用来表达爱;钱不能换来身体健康,却能在病倒的时候,不用为医药费而发愁;钱不能赢得优雅,却能让人挺起胸膛做人,不用低三下四去求人。
对于金钱,民国作家张爱玲曾说过:"我只知道钱的好处,不知道钱有坏处。"实在直戳人心。
最近,"深圳女孩"成为网络流行词,浏览相关网页,才知道,"深圳女孩"是指每次聚会不聊八卦不吹水,都是在聊如何"搞钱"。
"说我没人要可以,但不能说我赚不到钱。"这些满脑子都是"赚钱"的女人们,也是好好存钱的标杆。她们花更多的时间忙着买房、研究基金、拿下大项目、挖掘潜能做副业,是为了让"钱生钱"。
光赚钱不存钱,赚再多都成为"过眼云烟";把赚来的钱存起来,或者再投资,这种"会存钱"的技能与会赚钱的本事同等重要。
家底厚实,常常是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钱的直观感受,也更能让人获得安全感和一往无前的信心。
有存款、有房产,有多重理财收入,才会让生活多了一道又一道"保险杠",才能让人有更多勇气面对生活的责难,奋力去追逐自己想要的诗和远方。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有一幕令人动容的画面,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恳请警察不要再对"卖假药"的追查下去了,她说:"四万块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我不想死,我想活着。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的药,才500块一瓶,你把他抓走了,我们就没法活了"。
人生路上,当意外突然出现,一个没存款的人,没有"家产"的人,或许在与命运交手的第一个回合里,就落败而逃,比如,眼睁睁地看着生的机会在面前溜走,看着梦想摔落一地,却再也无力去捡起。
好好存钱,才能架起沟通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否则,未来便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贫寒之时,学会了"一分钱掰做两分花",这种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可凡事都有分寸,一旦过度,难免就成为了诟病。
年近八旬的王大伯因为二次中风住院了,七十五岁的王大妈负责照顾,他们唯一的孩子是领养的,为了不给他增添负担,也就没有喊他回来,好有个照应。
为了省钱,王大妈坚决不雇护工,也不在医院食堂就餐,每天步行好几趟,回家做饭,再送到医院去。从医院到王大伯家,走路起码要四十分钟,但王大妈却舍不得乘坐出租车,甚至是摩托车。
亲朋好友们都知道,王大伯和王大妈有养老金,也不差钱,但全部留着,还靠着种菜卖菜来维持生活。他们对养子视如己出,帮他建房,为他存款。
可养子对这一切只是欣然领受,并未有多大感动,在王大伯第一次中风后,在医院陪护了两个星期,就又放心地外出打工了。
甚至,也没有安排自己全职带孩子的妻子,回来照顾两老。
人情的冷暖,不需要戳破。王大伯和王大妈对兄弟姊妹、侄子侄女一直都很好,如今,这些亲人都不愿看到他们如此不被疼惜。
于是,在老家的侄子侄女们商量好轮流送饭,轮流陪护,好让王大妈少走些路,让王大伯也有个陪伴。但这样的做法,却让王大伯的养子怒不可遏,认为是大家都要来跟他抢夺王大伯的财产,打来电话,对着王大伯和王大妈埋怨了一通。
于是,王大妈便狠心开始舍得花钱在食堂吃饭,可两个人吃得都不多,她就打一份饭,两个人吃。
其实,王大伯和王大妈应该改变思想,花自己的钱看病、吃饭,本就天经地义。可他们却为了给养子省钱,作践了自己,也为难了心疼他们的人。
懂得如何花钱的人,才能体会到钱带来的幸福感和尊严。该花的钱不花,不该花的钱乱花,只会让人的处境越来越糟。
人生在世,赚钱是本领,存钱是意志,花钱是本事。想要活得潇洒、通透,一辈子都要在这三件事上好好修行。
不要羡慕别人,不要看不起自己,正视现实,学会接受一切的好与不好,然后,努力去改变当下,以求做得更好,生活,定然不会辜负这样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