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能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因为爬山虎的主要特点是"爬",所以详细描写它的脚是为了突出中心。
3. 投影爬山虎(实物),根据课文内容大家一齐边指边说,通过观察实物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4. 爬山虎的叶子越长越茂盛,越长越绿,大片大片的叶子密集油亮,覆盖了整个山坡,像给山坡铺上了一层绿地毯。
6. 爬山虎一直绿,四季都展现魅力,它是四季的礼物,是永恒、美好、明灿,流啊流,流完整个世界,不粗俗,不艳丽,只有淡淡迷人的平凡。
7.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语文要素
8. 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12. 爬山虎低着头,弓着腰,脚踏实地的艰难的向前爬去。就是一个拟人句。句子中把爬山虎赋予了头、腰、脚这些只有人具有的特性,准确的写出爬山虎生长的特点。生动形象、准确具体。只要我们掌握拟人句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物体上,就能很好的表现事物。
14. 远远望去,一墙绿油油的爬山虎,像绿色绒毯挂在墙上。
15. 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2)爬山虎的资料。
16. 那作者又是怎么知道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通过亲自观察)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出作者怎么样啊?(观察认真、细致、有耐心)
17. 爬山虎这种植物最吸引人的地方和对人类最有贡献的部分就是叶子。
19. 在书上画出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注意要画准确。(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要通过看图或投影让学生清楚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地方。弄清"茎"、"叶柄"、"反面"这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要给学生直观印象。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加上手势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20. 爬山虎用脚巴住墙。扩句:茂盛的爬山虎用像吸盘一样的脚巴住平滑的墙。
22. 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
23. 仔细观察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的句子,你就能明白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了,例如,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如果你仔细观察,
25. 积累语言并加以运用,使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27. 那是怎样的一个生命啊!它充满着张力,张力,怎样的一个生命啊!我能想象它是怎样爬上去的——一寸,又一寸,拉伸,再拉伸,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多么漫长的一段路啊!可它就这样,就这样,就这样爬了上去。它是在为理想而奋斗吧?为了攀上楼顶栏杆的那一天,它努力了多少年啊!再看看那些茸毛,我不嫌弃它们了。透过那些无章的乱东西,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这株爬山虎的艰辛。这个生命,这个生命!
28.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语文要素
30. "爬山虎"不如它的名字那样威武,它没有牢固的根基,它的干和根差不多细;但它奋发有力,坚强不屈,无数只"脚"攀住墙壁,在你没有注意的时候,又迈出了一步,努力向上攀登。它柔软而强劲的身体里,显露着坚强毅力和无限生机,让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
31. 我们学校一年级教学楼上长满了爬山虎。它的茎有红有绿,弯弯曲曲的,叶子是锯齿状的,一根茎一般有五片叶子,脚像丝一样又软又细。那些爬山虎绿绿的,微风一吹,叶子就开始打颤儿,像绿色的波浪在墙上轻轻蠕动;像绿色的小精灵在墙上跳跃着。风不吹时,爬山虎就在教学楼上静静的爬着,美丽极了。我很喜欢爬山虎。
32. 同学们,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谁能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
33.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4. 我又一次伫立在那爬满爬山虎的墙下,枯黄的树枝似乎预示着它的将来,锯齿状的叶片落了满地,我有些不忍心踩下,于是踮起脚尖轻轻地走了过去。
35. 女生读第三自然段,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
38. 因为平时人们看到的都是爬山虎的叶子,课文就从人们的认识规律入手,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熟悉。
39. 墙角下,有一片淡淡的绿,一条条绿色的丝带从墙角顺着墙顶延伸,像一块翡翠镶嵌在白玉中,格外美丽。
40. 假如是反问句,那题中的句子应该是这样的:你难道不知道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吗?
41. 那是不是所有的爬山虎的脚都紧紧地巴住墙壁?(不是)那没触着墙的脚怎么样了?(一个小组读第五自然段)
42.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45. 秋天的夕阳染红了瀑布般的爬山虎,透过那些红叶,我相信我嗅到了秋天的气息,阳光暖暖的,映的爬山虎的叶愈加娇羞…企盼晴朗的天,我可以在没有事做的下午站在这栋爬满爬山虎的楼前,看看偶尔飘落的叶子,数数永远数不过来的心情…
46. 因为爬山虎的脚很小,所以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47.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48. 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49. 爬山虎春生、夏长、秋枯、冬眠。可我知道,来年它们会又长出来的,它们会再次抱着生命的希望,爬满所有的墙……
50. 就这样,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就这样,我们才会看到一大片的爬山虎。但是如果把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51. 爬山虎的脚是灰色的,不要瞧不起那灰色的脚,脚可以很紧的巴在墙上。
52. 碧绿的爬山虎细细的脚用劲的扒住凹凸不平的墙.
54.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爬山虎的脚很牢固的?(相当、休想)你能不能用另外的词语来代替它们?(非常、别想)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满高墙;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不怕风吹雨打,牢牢地巴在墙上。此时此刻,你觉得爬山虎的脚怎样?你想用什么词语赞一赞它?(神奇)
55. 中秋节过后,劳教所大院正门两侧的铁栅栏上的浓浓密密的爬山虎变红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热烈而又奔放。"霜重色愈浓",秋天的爬山虎演绎着另一番生命的亮丽和力量。
56.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57. 扩句为"翠绿翠绿的爬山虎顽强地用脚巴住墙往上爬"。扩句保留了原句句子成分的主干"爬山虎(主语)、巴住(谓语)、墙(宾语)",增添了句子成分的枝叶"翠绿翠绿的(定语)、顽强地(状语)、往上爬(补语)",既扩充了原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又丰富了原句子成分的内容。
58. 既然我们想学习叶圣陶爷爷,那我们就拿出实际行动来,向他一样亲自去仔细地观察一种植物。同学们的手里都有一张登记表,请把我们每一次的观察都坚持登记好。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也可以象叶圣陶爷爷一样,有惊奇的发现。
59. 由爬山虎的脚巴得牢固想到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61. 抓住这几个准确、生动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并用手演示。
62. 夏天时满墙碧绿的爬山虎已经开始微微泛黄,不过还是美丽依旧。
64. 生活中,肯定也有你们喜欢的植物。那你发现哪些植物充满神奇呢?四人小组说说这些植物的特点。
65. 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把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
66. 爬山虎的脚样子不但很独特,而且还能很严实的巴在墙上。
67. 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
68. 爬山虎叶子的颜色有灰白和暗红的,好看得很。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秋风吹过,墙面上发出一阵阵沙沙响声,好像它们在说悄悄话呢!
70. 有人爱爬山虎的陪伴,夜夜守护在窗外,装饰着主人的梦;有人爱爬山虎的不走寻常路,却在默默地降温减躁,美化着环境;我独爱爬山虎的直面苍穹,它飞天的攀爬是那么地义无反顾,以至于我仿佛领悟到自己的追寻梦想之路也只有向它那样执著,才有可能到达。
71. 冬爷爷一到,爬山虎的叶子都掉了,只剩下一根茎紧贴在墙上,像一个没穿衣的小孩。但春姑娘一来到人间,爬山虎又长出嫩叶。由红到嫩绿,爬山虎的叶子长得十分茂盛,又那么绿,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微风拂过,一墙叶子随风"舞蹈"。真像大海上的波纹,美丽极了!在每一片叶子下,都有七八根细丝,他们和新叶子一样,是嫩红色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细丝上就长出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爬山虎就这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爬山虎的脚在墙上十分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虽然爬山虎不像玫瑰、水仙花那样娇艳,但爬山虎有奋发向上、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
72. 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73. 请一个同学读第4自然段,然后请其他同学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75. 学了这课,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观察细致,要抓住特点观察,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77. 《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叶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稻草人》《倪焕之》等。
78. 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
79. 会认"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80. 学法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时要让学生按照学过的方法进行:
82. 作者是怎么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83. 爬山虎颜色灰蓝,大小像黄豆一般,它们长在每一片叶子下面,果实都是一小撮一小撮的,每一小撮大约有几十粒。用力一挤,果实就冒出白色透明的粘液,像动物的唾液一样,粘乎乎的。
84. 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的,你看它,不管刮风下雨,墙面多滑,他总是一步一步向上长,直到墙顶,俯瞰大地,它生长速度较慢,不如雨后的春笋,可是,过不了几天你会突然发现,它又长高了,纤细的身影,努力向上,漫成一片。
86. 因为爬山虎的脚很小,所以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89. 到了秋天,它的叶子变成紫红色的了,从远处看,像一条紫红色的裙子穿在了墙上。
91. 爬山虎不如它的名字那样威武,它没有牢固的根基,它的干和枝干差不多粗细。但是,它奋发有力,坚强不屈,无数只脚攀助墙壁,在你没有注意的时候,又迈出了一步,努力向上攀登,它柔软而强劲的身体里,显露的坚强毅力和无限生机,使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
92. 一只爬山虎,用脚巴住墙用力往上爬。一会就爬回了家
95. 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呢?作者首先确定了"要写的是什么"。(板书)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国各地都有,为绿化祖国,美化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一般看到的只是那满墙碧绿的叶子,从小到大,从红到绿,又从绿到红,最后掉光。有人也曾感到奇怪,不知它们为什么能那样牢固地铺在垂直的墙壁上,不管多大的暴风雨也不会把它们打落下来。但却很少有人扒开那密密的叶子仔细观察研究一下。本文的作者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写出了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96. 每当微风轻轻滑过爬山虎时,爬山虎像被淘气的风儿掀起了绿色的衣裙,接连不断,好似一个接一个的波浪,凑成了一个绿色的海洋。
97. 作者是从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墙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100. 用叶子来衬托爬山虎脚的重要,如果没有爬山虎的脚,就不会有绿得那样新鲜,看着那样舒服,铺得那样均匀,荡漾得那样好看的绿叶。
102. 爬山虎的脚不仅有很多作用,还能牢牢的巴在墙上。"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这句话来源于课文《爬山虎的脚》,是冀教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也是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作者叶圣陶。本文章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
106. 爬山虎的脚样子不但很独特,而且还能很严实的巴在墙上。
107. 结合这张图片,文中描写叶子的美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谁能够挑战一下自己,背背有关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的句子呢?
108. 在房屋的墙面上,房顶上,在花园的栅栏上,篱笆上,爬着一种绿色的植物,这就是"爬山虎"。别看它很平凡,可却浑身是宝,到处都有美丽的亮点。它依偎在洁白的粉墙上,绿白相间,犹如一大块翡翠镶嵌在白玉中,格外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