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元旦,一个男人倒在了东北的雪地里,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胸膛,死前他还能听见子弹在松柏间飞啸,看着树上的积雪簌簌落下,林海雪原,多美啊!这就是他十几年来保卫的土地,他葬身之处,松青,雪白,血红,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地方——靖宇县。
每年清明节当我来到队长杨靖宇的墓前,当年那悲壮的场景如在眼前……
远处不断传来砰砰的枪声,枪口喷出的火光在白皑皑的雪原上显得格外扎眼。敌人正一步步逼近我们藏身的森林,我们十几名年轻的战士手中紧握着自制的土枪,蓄势待发,随时可以与敌人拼命。
其他战士纷纷附和。队长犹豫了一下,用他那双充满希望的眼睛看了看我们,摇了摇头,说:"不行!咱们就十几个人,冲上去不是送死吗。云飞,你带着其他同志撤到山下的陈家村去,我带着三个人掩护你们。"
"可是什么可是,我命大着呢。你赶紧带同志们下山,快!"
"同志们,跟我上山!"队长向天空开了几枪,确保敌人没有去追"大部队",随后他带我们走了一条树木丛生的小路,雪厚得能够埋住半条小腿,林间寂静无人。
很快,寂静被打破了,后面成群的敌人追了上来,一排排子弹透过层层的针叶穿了过来,敌人锃亮的刺刀在冬日阳光照耀下格外刺眼。
"队长,快到山顶了,再往上就没树了,咱们不就成活靶子了吗。"我说。
队长也意识到了,他神情凝重,对我们说:"看来这帮鬼子已经狠狠咬住我了啊,这样下去我们四个都会死。你们向更安全的山下撤退,我把敌人引上去。"
"多活一个人,就多一份革命力量,死在一起有什么好处!你们快撤退,这是命令!"队长用最严厉的语气说着。我愣在那里,眼泪迸发出来。
"是!"我和两名同志最后一次向他敬礼,手和心颤抖着。
拐入下山路,回过头,他凛然站在那里对我们大喊: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杨靖宇牺牲了,但那气概永远都在,永远都在,永远、永远……